採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巖體的力學和水理性質及賦存環境,防止巖體發生破壞(見巖石和巖體)。巖體加固可分為永久性加固和臨時性加固(它隻在施工期起作用),有的加固方法(如噴錨支護)既具有臨時的性質,又可成成永久加固的組成部分。

  加固物件 巖體加固是針對那些具有某種缺陷並可能對工程的正常工作造成威脅的巖體。所選擇的加固方法應該是有效、可靠、易行和節省材料,加固後可以提高巖體的強度和均均勻性,增強抵抗變形和滲透的能力,滿足工程所提出的各種要求。

  加固方法 不同的工程要求,不同的巖體,應采用不同的加固方法。

  建築物地基的加固 主要目的是提高地基抵抗變形的能力並使巖基各處的變形趨於一致,同時提高巖體的承載能力,以保證建築物的安全。對壩基來說,還需要滿足防滲要求,因為滲水可能導致淘刷破壞、產生浮托力和使基巖性質惡化並降低其強度,影響大壩的抗滑穩定性。采用灌漿法可以綜合解決上述問題。當巖基滲透性較大時,采用水泥灌漿;當巖基滲透性較小時,采用化學漿液灌漿。灌漿效果的好壞,常用灌漿前後巖體吸水量和彈性模量的變化幅度表示。變化幅度的大小受巖體結構的影響,巖體愈破碎變化幅度愈大,愈完整變化幅度愈小。因此,裂隙發育的巖體,灌漿效果比較顯著(見化學加固法)。

  壩基灌漿後可形成防滲帷幕。但在帷幕的後面仍需采取排水措施,以消除或減小滲水所產生的浮托力。近幾十年來,為瞭提高大壩的抗滑穩定性,許多壩基采用瞭預應力錨索加固技術(圖1),這是一種有效而經濟易行的方法。

  巖質邊坡的加固 常見的破壞形式是沿著軟弱結構面的滑動,凡是可以避免滑動和提高穩定性的工程措施都被認為是對巖體進行瞭加固。如截斷流向軟弱結構面的水流,或者從中排除滲水;減少滑動面的上部重量(如削坡),或者增大其下部重量(如坡腳壓重)。但常說的邊坡加固,主要是指錨索加固(圖2)和設置抗滑樁等措施。錨索由多根細鋼筋或多股鋼絞線組成,可對巖體施加幾百噸乃至上千噸的壓力,而且長度大,適用於大型加固工程。抗滑樁是在可能滑動面上設置一系列鋼筋混凝土樁,增加抗滑力。

  地下洞室圍巖的加固 凡是有可能失去穩定的圍巖均可采用錨桿加固。若破壞范圍較大,則采用錨索。比較破碎的圍巖,采用噴錨支護。圍巖中的地下水水壓和水量較大時,可采用超前排水法,即在掌子面上向前方打若幹個較深的鉆孔把水引出,然後再進行開挖;或者采用超前灌漿法,即在掌子面上向前打向外傾斜的若幹鉆孔,並向孔中灌註水泥或化學漿液,擠出縫隙中的壓力水並把破碎的巖塊凝結成整體。當巖質軟弱時,采用超前錨固法或預凍結法,將工作面前方的圍巖預先進行錨固或凍結,開挖後再建造永久性的加固設施。對於內水壓力較大的水工隧洞,可通過灌漿方法建造具有預壓應力的襯砌層。灌漿孔穿過襯砌並進入圍巖的一定深度,在隧洞某一區段范圍內的整個斷面上同時用高壓力進行灌漿,既使圍巖得到加固,又可使襯砌層獲得一定數值的預壓應力,從而提高隧洞的承載能力和安全運行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