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具有導電功能(包括半導電性、金屬導電性和超導電性)、電導率在10-6S/m以上的聚合物材料。高分子導電材料具有密度小、易加工、耐腐蝕、可大面積成膜以及電導率可在十多個數量級的範圍內進行調節等特點,不僅可作為多種金屬材料和無機導電材料的代用品,而且已成為許多先進工業部門和尖端技術領域不可缺少的一類材料。高分子材料長期以來被作為優良的電絕緣體,直至1977年,日本白川英樹等人才發現用用五氟化砷或碘摻雜的聚乙炔薄膜具有金屬導電的性質,電導率達到105S/m。這是第一個導電的高分子材料。以後,相繼開發出瞭聚吡咯、聚苯硫醚、聚酞菁類化合物、聚苯胺、聚噻吩等能導電的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導電材料通常分為復合型和結構型兩大類:①復合型高分子導電材料。由通用的高分子材料與各種導電性物質通過填充復合、表面復合或層積復合等方式而制得。主要品種有導電塑料、導電橡膠、導電纖維織物、導電塗料、導電膠粘劑以及透明導電薄膜等。其性能與導電填料的種類、用量、粒度和狀態以及它們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狀態有很大的關系。常用的導電填料有炭黑、金屬粉、金屬箔片、金屬纖維、碳纖維等。②結構型高分子導電材料。是指高分子結構本身或經過摻雜之後具有導電功能的高分子材料。根據電導率的大小又可分為高分子半導體、高分子金屬和高分子超導體。按照導電機理可分為電子導電高分子材料和離子導電高分子材料。電子導電高分子材料的結構特點是具有線型或面型大共軛體系,在熱或光的作用下通過共軛π電子的活化而進行導電,電導率一般在半導體的范圍。采用摻雜技術可使這類材料的導電性能大大提高。如在聚乙炔中摻雜少量碘,電導率可提高12個數量級,成為“高分子金屬”。經摻雜後的聚氮化硫,在超低溫下可轉變成高分子超導體。結構型高分子導電材料用於試制輕質塑料蓄電池、太陽能電池、傳感器件、微波吸收材料以及試制半導體元器件等。但目前這類材料由於還存在穩定性差(特別是摻雜後的材料在空氣中的氧化穩定性差)以及加工成型性、機械性能方面的問題,尚未進入實用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