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稱芳綸。這種聚醯胺纖維是以芳香族化合物為原料經縮聚紡絲制得的合成纖維。主要品種有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和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此外,還有聚對苯甲醯胺纖維等。

  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 由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經紡絲制得的芳香族聚醯胺纖維。由於纖維結構中芳醯胺分子束沿纖維軸高度有序排列,因此強度和彈性模量很高,分別為194~221cN/dtex和46344~8650cN/dtex。這種纖維溫度適應性好,在200℃下使用強度仍能達132cN/dtex,彈性模量2648cN/dtex,在-45℃下還能保持通常的強韌性和尺寸穩定性,其收縮率與蠕變性接近無機纖維,耐疲勞性優於聚酯纖維,但耐光性和壓縮強度較差,且難以染色。纖維呈淡黃色。

  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纖維於1972年由美國杜邦公司實現工業化生產,80年代中期年生產能力達21kt,商品名凱芙拉(Kevlar)。它有三種類型,即Kevlar、Kevlar29、Kevlar49。目前該公司在英國北愛爾蘭興建年產7kt的生產廠,在日本與東麗公司合資興建年產4kt的生產廠,兩廠均計劃於1987年投產。荷蘭恩卡公司和日本帝人公司也生產三元共聚的這類纖維。

  生產方法 聚合物經洗滌和幹燥後溶於99%的濃硫酸中,得到濃度為20%的紡絲原液送往紡絲工序。紡絲采用幹噴濕紡法(見化學纖維紡絲),紡絲速度約為200~300m/min,不需進一步拉伸,即得高強度纖維。原纖經洗滌後,於500℃下進行熱處理,則得高模量纖維。如在縮聚過程中加入3,4′-二氨基二苯醚,所得聚合物可溶於Ν-甲基吡咯烷酮中,則可進行濕法紡絲,所得纖維耐疲勞性好。還有一種原纖化短切纖維是用特殊方法制成的。

  用途 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纖維主要用作輪胎簾子線,其強度為鋼絲的6倍,而密度隻有鋼絲的1/5,因此可減少簾佈層數,並節省車輛的燃料用量;也可用作纜繩、防護材料和石棉代用品。這種纖維還可用作增強材料,其強度比玻璃纖維佈高50%。用作水泥增強材料或代替部分鋼筋用於超高層建築中。在高壓軟管、輸送帶、空氣支撐的頂篷材料、高壓容器、火箭發動機外殼和雷達天線罩中,也使用瞭這種纖維。(見彩圖)

直徑6mm的芳香族聚酰胺纖維繩吊起2t物體

  聚間苯二甲酰間苯二胺纖維 由聚間苯二甲酰間苯二胺經紡絲制得的芳香族聚酰胺纖維。由於分子主鏈上的間位苯環與酰胺鍵形成共軛結構和分子間的氫鍵作用,這種纖維耐熱性很好,用作熨燙佈時壽命為聚酰胺纖維佈的8倍,棉佈的20倍。強度為44.1~48.5cN/dtex,延伸度為30%~50%,有良好的絕緣性能,在火焰中難燃、不熔滴,移開火源因表面碳化而具有自熄作用,且這一性能不受洗滌或幹洗的影響。其織物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在250℃的腐蝕性氣體(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作用下,強度仍能保持室溫時的60%。缺點是耐光性差,在日光下曝曬一年,強度下降50%,通常需加入耐光劑。

  聚間苯二甲酰間苯二胺纖維由美國杜邦公司開發,1967年工業化生產,商品名Nomex。80年代中期年生產能力達15kt(包括紙制品),日本和蘇聯也有生產。

  生產方法 聚合溶液直接用氫氧化鈣或氨中和,並在靜態混合器中加入苯胺等鏈終止劑制得紡絲原液,然後用幹法紡絲或濕法紡絲制得纖維。還可將紡絲液細流在凝固液中高速剪切攪拌,制得沉析纖維,用作絕緣紙。

  用途 聚間苯二甲酰間苯二胺纖維主要用作絕緣紙,可做成大功率電機和發動機的勵磁線圈,用作電樞的絕緣材料或加工成蜂窩狀結構材料應用於飛機上;還可用作各種防護服或與聚丙烯腈預氧化纖維等混織,以提高抗燃性;也可作長期高溫(220℃)使用的流體濾材;其中空纖維(見化學纖維)可用作反滲透膜和過濾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