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科苧麻屬植物的纖維。苧麻分白葉種和綠葉種兩種,白葉種葉背有白色茸毛,綠葉種葉背無白色茸毛。白葉種原產地是中國,綠葉種原產地為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白葉種的產量、品質都比較好。苧麻用途廣泛,經濟價值很高,在工業上用於製造帆佈、繩索、漁網、水龍帶、鞋線、濾佈、篷帳、皮帶尺、紡織用彈性針佈的底佈及軍用品。用苧麻的短纖維(精梳落麻)或麻絨可製作高級紙張,用於印製鈔票和證券,也可用作無紡織佈做拋光砂輪佈、貼牆佈和塑膠地毯底佈,還可與其他纖維混紡織制服裝用用佈。苧麻吸水快,幹燥也快,透氣性好,是夏季衣著的優良原料。與滌綸混紡60公支以上高支紗織成麻滌佈,縫制夏季衣服,有質輕、涼爽、挺刮、不貼身、透氣性好、便於洗滌等特點。純麻佈和棉麻交織佈為抽紗、刺繡工藝品的優良用佈。苧麻抽紗臺佈、餐巾、窗簾、床罩等,是人們喜愛的日用工藝品。

  產地分佈和產量 苧麻產於北緯47度至南緯40度之間。產量以中國為最多,巴西、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印度、朝鮮等國次之,美國和蘇聯南部也有種植。中國苧麻的產地分佈在北緯19~39度之間的廣大地區,主要產區在長江流域,產量以湖南、湖北、四川、安徽、廣西、江西等省較多。中國在1925~1936年間每年產量約10萬噸,最高達12.2萬噸,占當時世界產量的80%以上。60年代以來年產在2.5萬噸左右,1981年收購量為4.75萬噸,約占世界總產量的50%以上。巴西產量僅次於中國,1974年為2.54萬噸,1978年為1.6萬噸。

  收割和剝制 苧麻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年齡可達10~30年。在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可收割三次,第1次生長期約90天,稱頭麻;第2次約50天,稱二麻;第3次約70天,在9月下旬至10月收割,稱三麻。在廣東南部地區每年可收割4~5次;東南亞各國收割次數更多。

  苧麻纖維是初生韌皮纖維,存在於麻莖的初生韌皮部內。收割的及時性對剝皮和刮青工作,以至麻纖維的質量和產量都有影響。麻皮自莖上剝下後,刮去表皮(刮青),曬幹或烘幹後成絲狀或片狀的原麻(生麻),即商品苧麻。剝皮和刮青在中國仍用簡單器具手工操作,而且季節性強,勞動量較集中。巴西等國已有用機械處理麻莖的。

  苧麻的質量因產地、品種、收割期不同和剝制好壞而差異很大,纖維的長度、細度、含膠量和含雜量都不相同。原麻品質分等分級尚無統一的標準。中國以品質定等,以長度定級,共分3等,每等分5級,而鑒定品質則以剝制刮青的加工質量和含雜數量為主要依據。

  原麻的化學成分因地區、育種、收割時間、剝制加工等原因而有所不同,一般含纖維素65~75%,其餘為伴生的膠質等,包括果膠4~5%,半纖維素14~16%,木質素0.8~1.5%,脂蠟質0.5~1%,水溶物4~8%等。

  苧麻脫膠 一般采用化學方法。原麻經過煮練,再經洗、捶、漂等作用而除去膠質。脫膠的優劣顯著影響纖維的品質。脫膠後的纖維稱為精幹麻,是潔白而光澤好的優良紡織纖維。精幹麻所含有的剩餘膠質(殘膠)一般要求在2%以下。在日本有采用水理機的方法,先使纖維連接成帶狀再進行化學脫膠,以提高工效和精幹麻的質量。

  纖維結構 苧麻纖維是單細胞,兩端封閉,中部粗,兩頭細,內有中腔,呈長帶狀。纖維長度20~250毫米,平均約60毫米,最長可達550毫米,為麻類纖維中較長者。纖維無扭曲,表面有節。節的形狀有兩種,一為裂節,節的表面裂開;二為紋節,表面不裂開,外觀如樹節。纖維的橫截面呈橢圓形或扁圓形(見下頁圖)。平均寬度約40微米,細度一般為4~8旦(1100~2200公支)。在整株苧麻中,纖維細度又因部位不同而異:根部最粗,中部次之,梢部最細。根部比梢部粗約34%,中部比梢部約粗21%。細胞壁厚度約10微米。在橫截面上細胞壁較厚,上有一圈圈同心圓狀的輪紋,輪紋厚度約0.4微米。每層輪紋由原纖層組成。原纖層是由許多平行排列的原纖以螺旋狀纏繞而成。原纖直徑為0.25~0.4微米,各層螺旋方向均為S型。螺旋角經實測,中國苧麻為8°15′。這表明苧麻原纖的方向與苧麻纖維的軸線方向相當一致。取向度為79±8%,結晶度為90%左右,雙折射率為0.057~0.068。因此,纖維強度很高,剛性大,伸長小,彈性差,制成的織物挺刮滑爽。

  物理性能 苧麻纖維的斷裂強度為7~8克力/旦,變異系數為40%左右;斷裂伸長率為3~4%,變異系數為23%左右。楊氏模量為200克力/旦,1%定伸長的彈性恢復率為60%。苧麻纖維的斷裂伸長率較小而彈性恢復率也較低,因此純苧麻制品彈性差,不耐磨,織物堅牢度不高,折皺回復性能很差。又因纖維的剛度大,在成紗中容易形成較多毛羽,因而實用價值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為瞭改善這些缺點,可對苧麻纖維進行各種變性處理。比較成熟的方法有磺化法和堿法,其中堿法變性因工藝較為簡單,成本較低,有的工廠已采用這種方法織制較高級的純麻和滌麻織物。

  化學性能 苧麻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因此它的化學性質與其他纖維素纖維相同。其特點是不耐酸,特別是在強無機酸作用下最終會分解為α-葡萄糖,可溶解於濃的硫酸、鹽酸和磷酸中。對堿較穩定,在氫氧化鈉溶液(如160克/升)中纖維膨潤而生成堿纖維素。在氧化劑作用下易被氧化。能溶解於銅氨或銅乙二胺溶液中。耐熱性較差,在120℃下5小時變黃,150℃分解。苧麻纖維耐水洗滌,經40次用5%肥皂和5%純堿洗滌後,其抗伸強度的保留率達93%。吸濕放濕性能很好,在飽和蒸汽中苧麻織物平均每小時的吸濕率為9.91%(棉為9.63%)。苧麻織物浸水吸濕後經3.5小時即可陰幹(棉織物需要6小時),標準回潮率為12%。苧麻的透氣性能也好。苧麻纖維耐海水的浸蝕,抗黴和防蛀性能較好。(見彩圖)。

苧麻麻株

苧麻:從麻桿到生麻

生苧麻、脫膠苧麻、梳理苧麻、手扯苧麻

苧麻纖維的橫截面

苧麻纖維的縱向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