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自中國培育成功的第一個毛肉兼用品種新疆細毛羊。特點是纖維細軟,毛長均勻,捲曲勻密,是製造精粗紡呢絨的優質原料。新疆細毛羊是1934年以高加索美利奴和泊列考斯美利奴兩個細毛羊為父本,以當地哈薩克和蒙古種粗毛羊為母本,經過複雜雜交選種選配,並不斷改善飼養管理而培育成功的,1954年由中國農業部正式命名為“新疆毛肉兼用細毛羊”。後來又經過20多年的繼續選育提高,這個品種的羊具備瞭適應性強、耐粗飼、產毛量高、毛質好、淨毛率高、體大肉多味美、遺傳性穩定等優良品質。。

  新疆細羊毛套毛為白色同質羊毛,品質支數64~60(平均直徑21.5~25.0微米),毛叢長度5.5~7厘米,淡黃色油汗,凈毛率38~43%,年剪毛量3~6公斤/頭,是中國各類細毛羊中剪毛量最高,羊毛品質量佳的細羊毛。目前分佈在北疆和南疆部分地區的一般新疆毛,細度品質支數以 64支為主,60支及70支約占5~10%,毛叢長度6~7厘米,相對強度1.0~1.8克力/旦,油脂色澤以淡黃色為主,亦有少量乳白色,含量在10%以上,卷曲6~8個/厘米,大多屬小卷曲,凈毛率在38~41%,適宜制造一般精、粗紡呢絨。但由於天山北部水草茂盛,改良工作進展較好,所產羊毛油汗較多,毛被形態穩定,品質優良;天山南部所產的羊毛品質稍差。天山北部的羊毛又以鞏乃斯、南山等種羊場所產的新疆種羊的羊毛品質最好,已接近澳大利亞美利奴羊毛水平,細度以64支為主,也有少量60支的,毛叢長度達 8~10厘米,相對強度1.5~2.0克力/旦,油脂白色或乳白色,含量在15%左右,中等卷曲,凈毛率可達55%,適用於制造高檔的精、粗紡呢絨。(見彩圖)。

新疆細毛羊(公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