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機上把緯紗推向織口並控制織物經紗密度和幅寬的機件。在原始織機上用打緯刀把緯紗推向織口。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斜織機使用紆子和打緯刀合一的刀杼(見杼)。古時手工織制地毯用耙狀打緯器(圖1)。秦漢時期已使用竹筘,除起打緯作用外,還用以控制經紗密度和織物幅寬,是一重大改進。1733年英國人J.凱製成金屬筘。金屬筘分為膠合筘(圖2)和焊接筘。膠合筘是將筘片用紮筘線繞紮於筘邊橫條上,再用膠合劑固著。常用於棉、麻、毛織生產中。焊接筘是將筘片用鋼絲繞紮於筘邊鋼條上,再用焊焊料封牢。這種筘的筘齒排列均勻,質地堅牢,適於織制絲綢、篩網、線帶以及經紗密度高的厚型織物。

圖1 耙狀打緯器

圖2 膠合筘

  筘的高度由開口大小決定,筘片厚度隨筘號而異,筘號越大,筘片越薄。筘號常用單位長度內的筘片數表示,一般公制用1厘米或10厘米長度的筘片數,英制用1英寸或 2英寸長度內筘片數表示。筘號按經紗密度、緯紗縮率和每筘隙內經紗穿入數決定。每筘隙穿入數影響佈面外觀和經紗斷頭,通常穿入數為1~4根。一般織物常用筘片分佈均勻的筘。織制特種織物可用筘片分佈不勻的特制筘。為瞭降低經紗斷頭,在織制經紗密度高的平紋織物時可采用雙排筘片。有的噴氣織機為瞭有利於噴氣引緯而使用凹形筘。噴水織機用不銹鋼筘(見噴射織機)。有的多梭口織機用旋轉螺旋狀壓緯片來推進載緯器,並把緯紗壓入織口完成引緯和打緯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