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氯乙烯和偏氯乙烯為原料的一系列含有氯元素的合成纖維。其中包括聚氯乙烯纖維、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纖維、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纖維、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纖維、聚氯乙烯-聚乙烯醇雙組分纖維和過氯乙烯纖維等。

  聚氯乙烯纖維的全部化學組成為氯乙烯。1946年在德國以商品名“佩采烏”(PCU)問世,1950年法國生產的聚氯乙烯纖維稱為“羅維爾”,中國稱為氯綸。聚氯乙烯纖維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它具有許多特點如:難燃、耐酸堿、耐氣候、抗微微生物、耐磨等,還有較好的保暖性和彈性。聚氯乙烯纖維可以將含氯量約57%的氯乙烯均聚物溶解在丙酮-二硫化碳或丙酮-苯等混合溶劑中用幹法紡絲或濕法紡絲制得,也可以添加適量增塑劑和耐熱劑等通過模塑法成纖。產品有復絲、短纖維和棕絲等形式。纖維的比重約1.4,強度約3克/旦,斷裂延伸度12~28%。聚氯乙烯纖維對熱敏感,軟化點和熔點較低,在60°時即收縮,沸水中收縮率大,因此在實用上受到限制,如將纖維進行預收縮處理可使沸水收縮率下降,但纖維強度也隨之下降(降到1克/旦),延伸度顯著增加(150~280%)。聚氯乙烯纖維織物經不起熨燙,不吸濕,靜電效應顯著,染色較困難。但淺色可用分散染料染色,深色則可采用原液著色法。聚氯乙烯纖維常用於制做防燃的沙發佈、床墊佈和其他室內裝飾用佈,耐化學藥劑的工作服、過濾佈、針織品以及保溫絮棉襯料等。

  聚偏氯乙烯纖維是偏氯乙烯(占80%以上)、氯乙烯和其他乙烯類衍生物的共聚物經模塑制得的纖維。1939年美國商品名“薩綸”,中國稱為“偏氯綸”。產品有復絲、短纖維和棕絲。偏氯綸的比重約1.7,在現有有機纖維中比重最大,吸濕率低於0.1%,115℃開始軟化。纖維的斷裂強度約2.4克/旦,斷裂延伸度為15~25%。偏氯乙烯纖維不助燃,化學穩定性高,染色比較困難,一般隻能用原液著色法,主要用於裝飾織物和漁網等。

  由氯乙烯(86~88%)和醋酸乙烯(12~14%)共聚物制成的纖維,最早的商品名為“維榮”,是以丙酮或甲乙酮為溶劑用幹法紡絲或濕法紡絲制得的纖維。它的比重為1.35~1.37,吸濕率低於0.5%,軟化點為52~70℃,熔點為135~150℃。產品有復絲和短纖維。復絲的強度約為3.4克/旦,斷裂延伸度約為18%。纖維的抗化學腐蝕性和抗微生物性良好,可以用作工業過濾佈和工作服。作為熱熔型粘合劑的短纖維強度為0.6~0.8克/旦,斷裂延伸度為150~250%,這種短纖維的商品名稱為維榮HH,另有一種商品名稱維榮N是氯乙烯與丙烯腈共聚纖維,是以丙酮為溶劑經幹法紡絲制得。

  過氯乙烯纖維是將聚氯乙烯均聚物進一步氯化,使含氯量達到62~65%,然後將此聚合物溶於丙酮經濕法紡絲制得纖維。1939年德國的商品名為“佩采”。中國稱為過氯綸。產品有絲束和短纖維。纖維強度較低,約1.8~2.2克/旦,斷裂延伸度約為40%,軟化溫度為80~85℃,雖略高於聚氯乙烯纖維,但仍不能承受熨燙,因此隻適於作為化學工業上的過濾材料和其他特殊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