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科學的一個分支。它是社會科學中經濟史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又是自然科學中技術史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任務是研究人類開發紡織原料,發展紡織品生產,改革其加工工具和工藝的過程,以及人們在此過程中所逐步認識到的紡織工藝本質的發展規律。

  亞洲、歐洲、美洲一些國傢自20世紀初開始研究紡織史。日本出版瞭幾部研究本國紡織史、中國蠶絲和絲綢史的專著。英國編輯出版不定期的紡織史刊物。中國也有一些專傢結合考古學和科學技術史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搜集、積累資料,撰寫研究論文,在報刊上發表科普性文章,編寫紡織史普及讀物等。70年代末,在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陳維稷教授的主持下,開始組織編寫中國紡織科學技術通史。隨後,浙江省也開始瞭浙江絲綢史的編寫工作。

  對象和分科 以全世界為研究范圍的是世界紡織史,以各個地區、民族和國傢為研究范圍的,則是有關地區、民族和國傢的紡織史。上述各門又可按時代劃分為更細的分支,如:手工紡織史和工廠紡織史。紡織史總結各地區、各民族和各國在紡織生產上的貢獻,尋找其特點,闡明它們之間的關系,探索紡織生產的工藝和工具的發展規律。在人類發展紡織生產的過程中,不斷開發出新的紡織原料。為適應加工各種不同的紡織原料,又發展出各種不同的紡織工藝。因此紡織史還可按加工對象和方法劃分為各種專史。如絲綢史、麻紡織史、棉紡織史、毛紡織史、染整史、紡織機械史、針織史、化學纖維史等,研究各個專門生產和工藝的特殊發展規律。

  方法 研究紡織史必須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指導下,運用考古學、歷史學、經濟學和紡織工程技術的知識,搜集、分析歷史文獻,並對不斷發現的出土紡織文物進行測定、考察,還要適當運用復原、模擬等方法。

  意義 ①紡織史的研究成果可以豐富文化史的內容。②研究各國、各民族間互相交流紡織工藝技術的歷史,有助於各民族和各國人民的相互瞭解,增進團結。③紡織史的研究有助於總結歷史經驗,探明紡織工藝技術、生產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向,尤其是產業革命以來,各國發展紡織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