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都人民政治集會和節日慶祝活動的重要場所。位於北京市區的中心縱橫兩條軸線上。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在這裏舉行瞭盛大慶祝典禮。

  歷史上天安門廣場是封建帝王宮門前院的舊址。呈丁字形,圍以紅牆。廣場面向南,背靠明清兩代的皇宮,即紫禁城和皇傢花園。辛亥革命以來幾經改建和擴建。其中1958~1959年的一次是規模最大的改建。改建後的廣場規劃總面積為52公頃。中間部位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是目前世世界最大的廣場。

  為適應廣場的功能要求,供幾十萬至上百萬人遊行、集會、歡慶歌舞所需的路面和活動場地以及巨大人流和車流的通過等,鋪裝地面達30多萬米2,其中包括供閱兵通行的花崗石塊料路面5萬米2

  廣場敷設有地下管線110公裡,金水橋南建有斷面為3.3×4.4米,長1000米的綜合總管道,埋設有東西向大型電纜、自來水、熱力等管線。廣場周圍還種植有楊柳、黃櫨、青松等各種樹木1萬餘株,花壇、草坪3萬米2。廣場設照明燈柱64座,廣播設施32對,以及通訊、飲水、救護等設施。

  廣場佈局是對稱式的,在中軸線上有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正陽門等建築。西側為人民大會堂,東側為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體現瞭廣場的雄偉、莊嚴、樸素的氣質。新建築發展瞭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並與舊建築連成一氣,完美和諧,下有遼闊平坦的場地,上有四望無際的藍天,構成廣場既莊嚴又豐富的偉大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