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檢定將國傢基準所複現的計量單位值經各級計量標準傳遞到工作用計量器具,以保證被測物件所測得量值的準確和一致的過程。統一量值工作除瞭必須建立和保存具有現代科學技術所能達到的最高準確度的計量標準──國傢基準外,還應考慮如何將大量具有不同準確度等級的計量器具,在規定的準確度範圍內與國傢基準保持一致。為瞭既能在規定的準確度範圍內達到統一所有計量器具的目的,又能符合經濟合理的原則,通常針對不同準確度等級的計量器具設置不同等級的計量標準,逐級檢定低一準確度等級的計量量標準或工作用計量器具,判定是否在規定的準確度范圍內。最終用國傢基準統一為數不多的接近於最高準確度的計量標準。

  量值傳遞由國傢法制計量部門以及其他法定授權的計量組織或實驗室執行。各國除設置本國執行量值傳遞任務的最高法制計量機構外,並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設置若幹地區或部門的計量機構,以及經國傢批準的實驗室,負責一定范圍內的量值傳遞工作。

  中國執行量值傳遞的最高法制計量部門為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由國傢計量局領導。各省、市行政區設置相應的計量機構,負責本地區的量值傳遞工作。此外,國務院所屬部分有關部門也按行政系統和工程系統組織量值傳遞網,負責本系統的量值傳遞工作。在無線電計量方面,有全國無線電計量協作組,並按就地就近的原則在全國原六大行政區設置瞭相應的計量協作組,組織跨行政部門的無線電量值傳遞工作。國防系統根據其特點建立瞭計量傳遞網,其基本參數的最高標準由國傢計量基準進行傳遞。

  實現量值傳遞,需要各級計量部門根據有關技術文件的規定,對所屬范圍的各級計量器具的計量性能(準確度,靈敏度,穩定度等)進行評定,並確定是否符合規定的技術要求。這項工作稱為計量器具的檢定。使用計量器具的部門要對所使用的各種計量器具進行周期檢定,以保證本部門的量值統一,並在規定的誤差范圍內與國傢基準保持一致。

  檢定規程是由國傢計量部門頒佈的一種具有法規性的技術文件,是檢定人員在檢定工作中共同遵守的依據。檢定規程包括以下內容:①規程適用的范圍和被檢計量器具的主要技術指標;②檢定的環境條件要求以及所需的計量標準和輔助設備;③檢定項目及檢定程序;④檢定周期;⑤檢定結果的處理。

  檢定規程分三種類型。①檢定指導書:它隻對某一類型計量器具的檢定方法作原則性指導;②綜合性檢定規程:適用於同一類型不同型號的計量器具,如電子電壓表檢定規程;③適用於某一具體型號計量器具的檢定規程,如DA-24型有效值電子電壓表檢定規程。

  原則上,量值傳遞應由高一準確度等級的計量標準向下傳遞。但在缺乏更高準確度標準的情況下,為瞭保證量值的統一,須采用稱作“比對”的特殊的傳遞方式。例如,各國國傢基準所具有的準確度,是各國當代科學技術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往往處於同一準確度等級上。為瞭保證國際上的量值統一,國際計量機構經常將準確度等級相同的各國國傢基準進行相互比對,以達到量值相對統一的目的。由於國傢基準通常不允許搬動,比對工作一般是通過由參加國提供的傳遞標準進行的。

  在缺乏國傢基準而有較多的使用部門持有國內相同最高等級計量標準的情況下,也采用比對的方式求得使用部門之間或局部地區的量值相對統一。

  各種量值的傳遞一般都是階梯式的,即由國傢基準或比對後公認的最高標準逐級傳遞下去,直到工作用計量器具。但是,隨著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這種傳遞方式已越來越不能滿足保證量值準確與統一的需要。如美國國傢標準局制訂瞭一種“測量保證程序制”(MAPS),提出瞭量值傳遞的新方案。具體方案因參數不同而異,由國傢標準局制作一批一定準確度的傳遞標準(例如10個功率座),每年發兩個給各下級實驗室,同時規定測量方法。各實驗室用自己的工作標準測量收到的傳遞標準,然後將測量結果連同傳遞標準一起送回國傢標準局。經數據分析後,再由國傢標準局告知下級實驗室的系統誤差與測量隨機誤差。下一年,由國傢標準局另換兩個傳遞標準給該實驗室。MAPS傳遞方式采用瞭閉環量值傳遞方式,在量值傳遞過程中,不但檢查瞭下級實驗室計量器具所能達到的測量準確度,而且包括瞭下級測量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實驗室工作現場條件引入的誤差。

  在中國,為瞭保證工程現場條件下量值的準確和統一,也經常采取計量測試技術人員深入工程現場進行指導、操作和處理各種測量技術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