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被測物件的某種物理、化學、生物等資訊轉換成便於檢測、便於處理的資訊,並具有獨立功能的器件。敏感元件是它的核心部分,具有轉換資訊的功能。感測器最早的含義較廣,水銀溫度計、毛髮濕度計、氣壓錶等都包括在內。但自1959年K.S.萊昂提出感測器的輸出信號必須是電資訊的主張並為人們接受以後,感測器主要就指這個範圍內的器件。50年代以後,由於半導體技術的進步,感測器又出現瞭半導體化的趨勢。

  圖中,傳感器的主體包括敏感元件和處理電路兩部分。前者執行傳感功能;後者對敏感元件輸出的信息進行放大、傳輸等處理。

  傳感器根據不同功能可分為溫度傳感器、光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磁傳感器、氣體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射線傳感器等。各類傳感器有各自不同的用途。工業計量、測量和自動控制領域使用傳感器最多;此外在環境保護、防災報警、醫療保健、交通運輸等方面,傳感器的應用也非常廣泛。

  傳感器的發展除進一步提高靈敏度、分辨率、穩定性、可靠性等性能,發展高靈敏度、高精度、高重復性、高響應速率、長壽命、耐惡劣環境等性能外,集成化(例如與放大器、模-數轉換器等電路混合集成在一起,制成功能更完善的傳感器)、多功能化(同時檢測幾個物理量,如同時測溫度、濕度等)和智能化(與微型計算機結合隨時給出誤差,並隨時修正)將是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