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工教育傢。號瑯書。1901年8月23日生於浙江德清縣新市鎮。1990年3月病逝。1918年入南洋公學(交通大學的前身)電機科學習,1923年大學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在滬江大學任教1年後,於1924年赴美留學,入康奈爾大大學電氣工程研究生院,師從V.卡拉佩托夫教授。1926年獲碩士學位,隨即任西屋電氣公司工程師。1927年回國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講授電機工程,30年代還兼任浙江大學電機系教授。同一時期,鐘兆琳在華生電扇總廠、新中動力機械廠等工廠兼職,領導設計瞭中國第一個分列心式電流互感器(見互感器)。1933年與他的助教褚應璜一起,設計、制造瞭中國第一臺交流發電機,並由新中動力機械廠制造柴油機進行配套。1934年初,在華成電機廠設計制造電動機,形成中國自己的發電機、電動機系列。他還指導華生廠生產他設計的頻率表、同步指示器、功率表等。

  從20年代從事電工教育開始,除瞭抗日戰爭期間汪精衛偽政權接收交通大學時,他辭去教職外,先後執教電工學逾60年,培養瞭數以萬計的科技人才,其中許多人成為著名的學者、教授和實業傢,如錢學森、王安、褚應璜、丁舜年、張鐘俊、周建南、張煦、吳祖愷等都出自他的門下或受過他的教益。1990年3月重病期間,遺言捐贈工資積蓄2萬元建立教育基金,以促進教育事業。西安交通大學設立“鐘兆琳獎學金”以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