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各種電磁場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對通信和電子設備的幹擾,以及限制和防護各種幹擾與不利影響所應採取的防護措施。隨著電氣化的發展,人類生活環境中各種電磁波源越來越多,例如無線電廣播、電視、微波通信;傢庭用的微波爐、工業用的高頻爐等;輸電線路的工頻電磁場和電暈放電引起的高頻電磁場等。這些電磁場的場強超過一定限度、作用時間又足夠長時,就可能危及人體健康;不希望的電磁輻射過強時,還會幹擾其他電子設備和通信。對此,都需要進行防護。

 電磁場的生理效應 電磁場分恒定場和交變場。交變場的頻率范圍極廣,不同頻率的電磁場對人體的影響不同。研究表明,高頻電磁場對人體健康有影響,其機理是使機體細胞發熱(相當於感應加熱)。被機體吸收的功率隨頻率增加而增加,直至諧振頻率時為最大。頻率超過諧振值後,吸收功率又隨頻率增加而降低。受損傷的機體主要是血流量少的部位,如眼、腦等。這是因為血量少,其自然冷卻作用減小。電磁輻射的強度加大,機體受輻射的時間加長,都會使影響加大。在輻射強度相同時,脈沖波對機體的影響大於連續波。在高頻強電磁場長時間作用下,人體出現的主要病理表征是頭痛、疲倦、反應遲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等。

  為瞭將電磁輻射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各國都制定瞭相應的電磁輻射控制標準。廣播、電視以及各類通信臺、站的工作人員長期在電磁輻射下作業,為保護他們的健康,各國都制訂瞭安全作業標準。這些標準規定瞭不同頻段下允許工作的最大功率密度和電場強度的值,以及允許連續工作的時間。為保障上述臺、站周圍免受電磁輻射的不良影響,各國還制訂有電磁輻射環境衛生標準,規定不同頻段下允許的功率密度和場強值,一般取安全作業允許值的1/10。為瞭限制強電磁泄漏,減少環境中的污染源,防止電磁輻射對靈敏電子設備的幹擾,對電工產品需規定允許產生無線電幹擾水平的限值。超高壓輸電線路會對無線電廣播產生幹擾,有些放電會對電視產生幹擾,線路電暈時還會發出噪聲。為防護這些不良影響,不少國傢制定瞭線路環境走廊的規定,給出走廊邊緣允許的工頻電場、無線電幹擾、可聽噪聲限值以及高次諧波的影響限值,以此作為設計超高壓輸電線路的依據。

  無線電幹擾 泛指各種雜散電波對正常通信和收聽廣播的影響。這些雜散波影響收聽質量,嚴重時使被接收信號難以分辨。

  無線電幹擾的來源有:①宇宙幹擾,主要是銀河系和太陽的電磁輻射,幹擾頻率主要在超短波頻段。②天電幹擾,主要是大氣層積聚的電荷放電,如雷電。③工業幹擾,主要是電焊機、電車及有電點火裝置的設備;高壓輸電線的電暈放電也屬於工業幹擾。輸電線路電暈引起的幹擾頻率在幾十千赫到幾十兆赫,對調幅廣播的中波段影響較大。但這種幹擾隨距離增加而衰減;隨頻率增加,幅值迅速減小。頻率在10兆赫以上時,已難測出。離開輸電線路200米後,線路幹擾接近背景水平。

  無線電幹擾通常用以分貝為單位的準峰值測量,規定用空間1微伏/米的幹擾場強為零分貝。通常用信噪比判斷幹擾程度。它是以分貝表示的有用信號場強和幹擾場強的差值。信噪比大於24分貝時,收聽效果較為滿意。大雨天輸電線路的無線電幹擾水平比晴天時約大17~24分貝。

  電視幹擾 電視接收頻段內各種電磁波對電視接收效果的影響。主要來源有汽車的點火、日光燈、可控矽控制亮度的臺燈和其他傢用電器,輸電線路的電暈放電,污穢絕緣子表面的局部放電及絕緣子串間或導體間的火花放電等。解決辦法是找出幹擾源,再對癥處置。

  可聽噪聲 高壓輸電線路運行時因電暈放電產生的噪聲。它隨輸電電壓等級的提高而增大,對特高壓輸電,防止可聽噪聲是其線路設計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輸電線路噪聲分兩種:寬頻帶噪聲和100赫及其整數倍的純音。後者又稱交流聲。前者表現為爆裂聲(或無規噪聲),後者為嗡嗡聲。輸電線路電暈引起的噪聲與天氣關系密切。雨、霧、雪天時,可聽噪聲大。不同氣象條件下,無規噪聲和交流聲的相對數值不同。雨天無規噪聲大,結冰時交流聲大。兩種噪聲中,引起人們煩惱的主要是無規噪聲。

  對於交流500千伏及以下輸電線路,所選導線如能滿足無線電幹擾限值的要求,也同時能滿足可聽噪聲的限值要求。對於500 千伏以上輸電線路,滿足可聽噪聲的限值要求對確定導線結構起重要作用。

  輸電線路靜電感應 高壓輸電線路下方或附近,存在對地絕緣的導電物體時,輸電線路將通過對該物體的耦合電容,在該物體上感應出電壓,若將該物體接地,將有一持續工頻電流流入大地,即為輸電線路的靜電感應。物體上的電壓稱為感應電壓。短路接地後流入大地的電流即稱感應電流。靜電感應的直接後果是可能導致電擊。在電場中處於地電位的人接觸對地絕緣的導體或對地絕緣的人接觸接地物體時,都可能產生電擊。按其對人影響的程度可分為可感覺電擊、引起痛覺的電擊和直接造成傷亡的電擊3種。設計輸電線路時,需使可能發生的電擊控制到能允許的程度。例如,要求輸電線路附近的汽車或其他金屬物體的最大感應電流不得超過5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