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管理和醫療活動中進行資訊管理和線上作業的電腦應用系統,英文縮寫HIS。醫院資訊系統由醫療資訊系統和醫院管理資訊系統組成。現代醫院資訊系統採用微機局域網和工作站,綜合運用控制論、資訊理論、人工智慧和系統工程。

  發展概況 

60年代初美國、日本、歐洲各國開始建立醫院信息系統。到70年代已建成許多規模較大的醫院信息系統。例如,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建立瞭市區所有醫院的中央信息系統MIDAS,可處理75000住院和門診病人的醫療信息。醫院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是將各類醫療器械直接聯機並將附近各醫院乃至地區和國傢的醫院信息系統聯成網絡。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使不同系統中的病歷登記、檢測、診斷指標等都要標準化。醫院信息系統的高級階段將普遍采用醫療專傢系統,建立醫療質量監督和控制系統,進一步提高醫療水平和保健水平。

  醫療信息系統 指與醫療活動直接有關的信息系統。包括醫療專傢系統,輔助診斷系統,輔助教學系統,危重病人監護系統,藥物咨詢監測系統,以及一些特殊診療系統,如CT(計算機X射線層析攝影),B超,心電圖自動分析,血細胞及生化自動分析等。這些系統相對獨立,形成專用系統或由專用電子計算機控制,主要完成數據采集和初步分析工作,其結果可通過聯機網絡匯集成診療文件和醫療數據庫,供醫生查詢和調用。上圖為計算機診斷系統的框圖。

  醫院管理信息系統 指與醫院管理活動直接有關的信息系統。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是以輔助決策為主要目標,目的是為瞭提高醫院管理和醫療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它包括以下四類系統:①行政管理系統。包括人事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後勤管理系統,藥庫管理系統,醫療設備管理系統,門診、手術及住院預約系統,病人住院管理系統等。②醫療管理系統。包括門診、急診管理系統,病案管理系統,醫療統計系統,血庫管理系統等。③決策支持系統。包括醫療質量評價系統,醫療質量控制系統等。④各種輔助系統。如醫療情報檢索系統,醫療數據庫系統等。

  醫療質量評價和控制 醫院信息系統的前沿領域是應用控制論和系統工程的方法借助於各種計算機應用系統建立醫療質量評價系統和醫療質量控制系統。

  醫療質量評價系統 它的主要內容包括:①醫療質量評價。用病例類型、醫療轉歸、醫療差錯事故率、診斷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數、平均醫療費用等參數作為評價依據,計算醫療質量綜合評價指數,對醫療質量進行評價。②護理工作質量評價。以基礎護理、操作技術、心理護理、病房管理、填寫護理表格、實施規章制度等為評價條件並規定權重,建立數學模型,由計算機處理,作出評價。③醫院工作效率評價。以平均床位工作日、實際床位使用率、平均床位周轉次數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數作為參數,規定權重,建立綜合評價指數,來評定工作效率。④醫務人員工作質量評價。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建立數學模型,以模糊矩陣算出每人工作評價相對分值。

  醫療質量控制系統 主要是應用控制論和人工智能對醫療質量進行科學管理,具有檢索、計算、監測、預報和判斷等功能。目前主要用於以下三個方面:①醫療質量控制。主要手段是計算機輔助監測和醫療專傢系統,輔助醫生進行分析、推理,提出指導性建議。計算機輔助醫療監測的項目有:人體老化度監測系統,心腦血管疾病預報系統,生命指數轉歸預報系統,無創傷性顱內壓監測系統,人體酸堿平衡監測系統,心腦血管疾病血液流變學JB值測量系統,慢性腎功能衰竭預後判斷系統。②醫藥質量控制。計算機輔助藥物監測項目有:藥物互相作用檢測系統,藥物代謝動力學監測系統,藥物微檢監測系統等。③臨床檢驗質量控制。目前計算機輔助檢驗主要用於血常規檢驗質量控制和生化檢驗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