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以低碳鋼為原料,按照設計畫稿,經過鍛錘、焊接而製成的金屬工藝畫。

  中國鐵畫主要產於安徽蕪湖。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 ,蕪湖鐵工藝人湯鵬首創鐵畫。湯鵬又名湯天池,自幼在鐵器作坊學藝,因與畫室為鄰,每日窺畫傢潑墨之勢,久而久之,精通畫理,並受到啟發,於是以鐵作墨,揮錘代筆,創制出以山水花卉為題材的鐵畫,有揉鐵作畫之稱,被譽為“巧前代所未有”之絕技。由於蕪湖地處長江中下遊,水陸交通便利,鐵畫很快馳名遐邇。蕪湖鐵鐵畫吸收瞭中國水墨畫的筆意和章法,並綜合運用瞭首飾、剪紙、雕塑等多種藝術的表現手法和工藝特色,畫面黑白相襯,虛實結合,利用鐵線的粗細、疏密和凹凸,巧妙地表現畫面的遠近、濃淡和向背,立體感強。表面經過烘漆處理,可經久不銹。鐵畫的題材,有山水人物、樹木花草、鳥獸蟲魚、名人書法等。品種主要有掛屏、座屏、盆景、燈彩等陳設品。80年代又創作瞭微型瓷板鐵畫以及鍍金、鍍鉛、鍍琺瑯等新品種,並且創制出一些結合實用的鐵畫工藝品。

安徽“雄鷹展翅前程萬裡”鐵畫

  鐵畫的制作,是以畫稿為藍本,取紅爐熔融的低碳鋼材,經過鍛打、修理、校正、接火、整形、退火、烘漆等多道工序,然後裝配成畫,最後按品種配以襯底、框架、花盆等附件。鐵畫技術要求較高,僅鍛打一道工序,藝人們每天需揮錘 1萬多次。鐵畫無論是表現精細的松針、苔跡,還是雄勁的山石、奔馬,都具有良好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