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過各種途徑攝入足夠量的物質,引起機體異常或死亡的狀態叫中毒。這種引起中毒的物質屬性稱毒性。廣義而言,任何足夠過量的物質,均可有毒性表現,例如過量的食鹽(氯化鈉)也將不利於人體健康,所以是否是“毒物”,致毒數量是決定性的因素。通常認為導致機體中毒所需物質量愈小,則該物質毒性愈大;毒物的溶解度愈大,顆粒愈細,分散度愈大,愈易被生物體吸收,相對毒性也愈大。根據目前的醫學知識,按人體生理效應不同,將金屬分為三大類:①維持人體正常代謝的金屬離子。主要有鈣、鉀、、鈉、鎂。此外,需要量較多的有鐵、鋅、銅、錳,需要量很小的是硒、鉻、鈷、鉬、錫、鎳、釩。這些離子是人體不可缺少的成分。②有毒金屬。主要有鉛、鎘、汞、銻、鈹、鉈、鈾、碲。這些元素阻礙正常的代謝過程,抑制蛋白合成中的酶體系,影響生物機能,是對人體具有毒理作用的金屬。某些元素雖是人體所需的,但它們的某些化合物(如六價鉻、羰基鎳、有機錫化合物、五氧化二釩、水溶性鈷鹽等)也有很大毒性。③作用尚未確定的金屬。鋰、銣、銫、鋁、鎵、鈧、稀土、鋯、鉿、鉍、鈮、鉭、鎳、鎢、錸及貴金屬等的生物效應尚未完全明瞭。

  自然界中的金屬,主要是通過土壤、水、大氣飄塵及食物進入人體。金屬及其化合物進入體內,產生毒性作用,主要與分佈、吸收、生物轉化和它們對體內某些器官和系統的特殊親和力、積累作用有關。此外,還取決於金屬的侵入途徑、溶解性、存在狀態、代謝特點和金屬本身的性質。當我們鑒別金屬的毒性時,務必註意許多有毒元素的存在形式,由於生物系統中的有毒物質存在形式不同而毒性各異。氣體狀態的元素氟、氯、溴、碘都是有毒的,其中以氟的毒性最大,溴次之,碘更次之;而氟化鈉、溴化鈉和碘化鈉毒性都比較小,氯化鈉(食鹽)則是存在於所有動物體內的電解質,而氫氧化鈉則腐蝕機體極嚴重。元素態硒的毒性也不大,但它的氧化物和酸則是極毒的。許多金屬當它們與氰或羰基結合的時候毒性很大。這些情況反映出對金屬毒性的評價和防護還是一個很復雜的研究課題。

  

參考書目

 北京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職業病科編:《金屬中毒》,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1977。

 E.Berman,Toxic Metals and Their Analysis,Heyden,London,1980.

 R.A.Goyer &M.A.Mehlman,Toxicology of Trace Elements,Hemisphere,Washington,D.C.,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