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範圍內直接與油層連通的地下水。它和油(氣)層組成統一的壓力系統。但從廣義上理解,油田水泛指油(氣)田區域的地下水,包括油層水和非油層水。

  產狀 油田水有3種存在形式:①吸附水,吸附在巖石顆粒表面,不能流動;②毛細管水,外力大於毛細管壓力時才能流動;③自由水,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流動的水。對油(氣)田勘探開發有意義的是後兩種存在形式的水。油田水和油氣一樣存在於儲集層的孔、洞、縫中中。在一個油(氣)田中,通常都包含有油、氣和水,它們在油層中的分佈按重力分異原理通常是氣在上,油居中,水在下,因此產生油-氣、油-水或氣-水界面。按油(氣)水的相對位置將油田水分為底水和邊水。底水指含油(氣)外邊界以內的水。含油(氣)外邊界以外的水稱邊水。油(氣)藏中油田水的分佈如圖。

  來源 油田水有3個來源:①殘餘水,或稱沉積水。沉積物沉積時充填在顆粒間的孔隙水,沉積物深埋成巖後,水被保存在地層中。它的化學組成與沉積物的沉積環境(古海、古湖)有密切關系。②滲入水。大氣降水、地表水沿儲集層露頭或斷層、裂隙滲入到儲集層中的水。③深成水。來自地幔及地殼深處高溫、高礦化度、飽含氣體的地下水。深成水對形成油田水的作用認識不一。油田水常是前2種或3種來源水的混合,它們在漫長的埋藏過程中發生許多物理、化學變化,以及與油氣長期接觸,化學組成更為復雜。

  礦化度及化學組成 油田水礦化度是水中各種元素的離子、分子及化合物的總含量,單位通常用毫克/升(ppm)、克/升、毫克當量/升表示。礦化度高低反映水的來源、埋藏條件和沉積物性質。油田水礦化度一般較高,是由於油田水埋藏深,長期處於停滯狀態缺乏循環交替所致,因此在一般情況下隨油層埋深增加,礦化度增高;保存條件好的油田比開啟程度大的油田高;海相油田水礦化度高,陸相油田一般較低,陸相油田水礦化度多數低於50000ppm,而70%的海相油田水礦化度在100000ppm以上。但是一些油田因外來淡水滲入,油田水礦化度降低,甚至接近淡水。淡化作用在靠近不整合面的油田水中表現特別明顯。

  油田水的化學組成十分復雜,有無機成分、有機物、氣態烴及微量元素等。通常以水中陽離子Na+(包括K+)、Ca2+Mg2+及陰離子Cl-SO42-HCO3-等6種離子的含量代表油田水的無機組成,同時也是油田水分類的基礎。常見的微量元素有碘、溴、硼、鍶、鋇等。海相油田水碘、溴含量高,溴在氯化鈣水型中富集。氯化鈣水型和高溴值反映油田處於封閉環境。油田水中的有機組成有氣態烴、有機酸(環烷酸和酚),部分油田水含硫化氫。水中有機組分的存在是水與油氣長期接觸的產物,它們可作為找油氣的水化學標志。

  類型 國內外廣泛采用C.帕爾默的分類和前蘇聯水文地質學傢B.A.蘇林的分類。盡管兩種分類都欠完善,但目前還沒有更好的分類方案,仍被廣泛應用。蘇林分類較簡明,他將天然水分為4種成因類型(見表)。

天然水成因類型(蘇林分類)

  從表可見,海水和淡水有兩個主要區別:①淡水Na/Cl的比值大於1,海水比值小於1;②淡水重碳酸鈉占優勢,含硫酸納,而海水不含硫酸鈉。與油田有關的水化學類型有氯化鈣水型、重碳酸鈉水型,以氯化鈣水型為主,這種水型代表油田處於封閉環境,有好的保存條件。其次是重碳酸鈉水型。油田水中硫酸鈉型和氯化鎂水型較罕見。

  用途 油田水在油田形成、勘探、開發各階段都起著重要作用。在地質時期油田水對油氣運移、聚集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引起油(氣)藏破壞的重要因素;油田水類型,氣態重烴和有機酸的存在是找油的水化學標志;油田水是油田開采的主要動力之一;從油田水中提取的碘、溴等是國防、醫藥、化工的重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