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天然物質中硫同位素的豐度、變異規律及其地質意義。自然界硫有4個穩定同位素32S、33S、34S和36S,它們的豐度分別為95.02%、0.75%、4.21%和0.02%。硫同位素組成以δ34S表示,標準準采用CDT(見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天然物質中δ34S的分佈如圖所示。由圖看出,沉積巖的δ34S變化范圍最大,沉積巖中含硫化合物包括硫酸鹽、硫化物、自然硫和有機硫,由於低溫分餾和生物同位素效應,δ34S很分散,最輕的硫化物δ34S為-65‰,最重的硫酸鹽δ34S為+95‰,變化范圍達160‰。

  硫可以呈多種價態(如S2-、S卆、S0S4+S6+等)出現於含硫化合物中。不同價態含硫原子團富集34S的能力不同,即由高價到低價δ34S依次降低,其順序為

表明在同位素交換平衡條件下, 34S傾向富集在具有較強硫鍵的化合物中。硫化物- H 2S達到平衡時,硫化物中 δ 34S富集的順序是 輝鉬礦> 黃鐵礦> 閃鋅礦(磁黃鐵礦)> 黃銅礦> 銅藍> 方鉛礦>辰砂>輝銅礦(輝銻礦)>輝銀礦。在地表條件下,微生物的還原作用會產生明顯的同位素分餾,是 δ 34S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硫同位素的地質應用包括下列幾個方面:①硫同位素地質溫度計。可分為共生硫化物礦物對計溫法(如黃鐵礦-閃鋅礦)、共生硫酸鹽-硫化物計溫法(如重晶石-閃鋅礦)和3種共生硫化物體系計溫法(如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其溫度靈敏度的順序是:硫酸鹽-硫化物>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黃銅礦>黃鐵礦-閃鋅礦。②判斷熱液硫化物礦床成因及其硫源。③判別有機礦產的形成機理,如煤中的有機硫是與淡水硫酸鹽還是海水硫酸鹽的還原作用有關;以及判斷石油的源巖及其古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