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構造體系之間或同一構造體系之內的各種構造成分,在同一地區,依各種方式互相穿插、幹擾、結合、聯合和合併的各種現象的總稱。廣義的包括構造聯合現象。通常所謂構造複合現象僅指它的狹義概念,即構造複合現象的構造複合成分都在相當程度上各自保持其獨立性,或者隻發生無關大體的輕度變化,並不協同組成統一的、不可分的構造或新的構造體系。構造體系中構造形跡之間的複合現象稱構造形跡的複合現象;各構造體系之間的複合現象稱構造體系的複合現象。構造複合現象多指構造體系的複合現象。同時時發生的構造體系,可以部分地復合;先後發生的構造體系,可以部分地,也可以全部復合。

  構造復合現象一般可分為歸並、交接、包容、重疊四種。

  歸並 一個構造體系的某些成分有時經過輕微的改變,卷入另一個構造體系之中,並構成其組成部分,或成為同一構造體系的不同序次成分。追蹤斷層是常見的歸並現象的典型例子。

  交接 兩個構造體系的構造成分在同一地區出現的互相穿插,各自保持原來面貌,很少改變。同時期的或不同時期形成的兩個構造體系之間都可以發生交接現象。交接方式分為4種:①重接。不同的構造體系復合的褶皺和沖斷面的走向完全一致。在重接的情況下,一個構造體系的成分對於另一個構造體系的成分不發生任何改變走向的影響。例如中國雲南東部山字型構造脊柱與經向構造帶重接在一起。②斜接。復合的褶皺或沖斷面的走向彼此稍有不同(有小的交角),隻有通過長距離的追索,才能發現它們的分歧。例如中國東部出現的新華夏系與華夏系褶皺發生的斜接關系。③反接。復合的褶皺或沖斷面,彼此顯著的交叉,一組隔斷另外一組或由於褶皺疊加作用形成橫跨褶皺。例如中國黔西一帶,屬於緯向構造體系的三級構造成分,東西向短軸背斜,疊加在新華夏系二級構造北北東向大背斜的兩翼之上。④截按。復合的褶皺或沖斷面相互截斷,並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幹擾,被截的地段,可以改變原來的正常方位和形態。例如中國江西定南一帶,緯向構造體系與新華夏系的壓性斷裂互相切斷,形成它們的截按復合關系。

  包容 一個構造體系並吞或包含其他構造體系或其片段的現象。一般被包容的構造體系形成時代較老與包容它的構造體系有較截然的界線,作為被包容的整體(往往是地塊)可以是新的構造體系的組成部分,但其內部的構造要素則與包容它的構造體系很不協調,沒有成生聯系。常見的例子是較古老的構造體系的片段被包容在較新的構造體系之中。

  重疊 一個具顯著隆起與沉降的較新構造體系,全部或部分疊加在一個較老的構造體系之上。隆起部分老構造成分顯得加強,沉降區老構造成分顯得削弱,但實際上原構造成分並沒有加強和削弱。例如陰山緯向構造帶在新華夏隆起區顯得十分突出,而在它的沉降區,緯向帶有時甚至不露蹤跡,但經地球物理勘探證實,新沉積物下仍有其存在。

  20世紀70年代以後,構造復合理論和研究方法得到進一步發展。如在交接復合方式中增加瞭“限制”亞類;對於交角較小的橫跨褶皺稱為斜跨褶皺;提出構造復合系統分析方法,指出兩相復合的構造體系,既可出現構造帶的復合,就必有地塊間的復合,還會有構造帶復合於地塊之上,或地塊復合於構造帶之上。

  構造復合現象的分析和研究,對區域構造格局形成及發展過程乃至劃分構造體系都是十分重要的。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各類礦產的形成與分佈的規律多與構造復合現象關系密切,對於區域穩定性與地質災害研究都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