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物質的最基本的組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名詞。隨著物理學的進展,在近一世紀內基本粒子的概念經歷瞭幾次重大的改變。在20世紀初,隨著實驗上對原子論的證實,人們認為原子是物質的基本的組分。但隨著原子核在1911年的發現及其後中子在1932年的發現,人們認識到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原子不再是物質的基本的組分。在這以後,把光子、電子、中微子、質子、中子和陸續大量發現的介子和共振態粒子稱為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數目的大增加,使人們認識到它們也不可能是最基本的組組分。對其中的強子,強子結構模型能很好地統一予以描述。目前認為它們是由誇克構成的。

  近來,物理學界傾向於把以前稱作基本粒子的物質,統稱為粒子(或亞原子粒子)。越來越多的物理學傢認為,基本粒子的提法是不正確的,物質結構在不同的能量尺度上有不同的層次,最終的層次很可能不存在(見粒子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