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在可種作物的季節耕而不種或不耕不種,使土地暫時空閒的一種措施。根據耕地空閒時間的長短可分為全年休閒、多年休閒和季節休閒3類。

  全年休閒 又稱赤地休閒,為氣候乾旱、寒冷、人少地多的半乾旱地區或高寒山地所常用。中國多見於青海、甘肅、陝北等省降水量一般不足400毫米的半乾旱地區。休閒期間,從春季或秋季開始多次耕作土壤,用以蓄貯水分和礦化土壤養分,清除雜草,為翌年栽種作物創造較好好的肥水條件。但因休閑期間無植被覆蓋,易加劇土壤水蝕和風蝕。

  多年休閑 多分佈於土地休閑率大於60%的撂荒地區,如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區。中國的西南和西北地區也有少量分佈。地廣人稀地區的多年休閑地一般不進行耕作,任野生植物生長,以放牧結合休閑,促使自然恢復地力。

  季節休閑 為一年多熟地區所常用。按土地空閑的季節又分冬閑、夏閑和秋閑3種。中國南方以冬閑居多,晚秋作物收獲後進行翻耕冬曬(冬曬田),利用幹濕與凍融交替的作用,改善土壤物理性狀、礦化土壤養分、抑制病蟲雜草。秋季有雨而春季幹旱的地區,如無灌溉條件的中國西南丘陵山區,稻田在冬閑期間須蓄水泡田(冬水田),促使殘茬腐爛和固氮藻類繁殖以增加土壤有機物質,為第二年春季插秧種稻創造有利條件。農田在早秋作物收獲後實行短期休閑的,稱秋閑;在夏收作物如小麥、油菜等收獲後實行休閑的,稱夏閑,通常多實行於水分不足的地區,休閑期間常在農田上短期栽種飼料或綠肥作物。

  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世界上休閑面積正在逐步減少,現一年多熟地區已很少采用休閑。但在半幹旱地區,休閑對貯存降水與消滅雜草的作用還不能為其他措施所完全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