莧科(Amaranthaceae)莧屬(Amaranthus)一年生草本。原產於中美洲、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莧屬植物有50多個種。不論野生或栽培,其嫩莖和葉都可作蔬菜食用,花可供觀賞。中國是莧菜原產地之一,甲骨文中已有“莧”字。此外還在墨西哥發現瞭西元前4000年印地安人食用的莧菜種子。栽培歷史悠久,是世界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

莧菜

  栽培莧菜可按用途分為菜用莧(A.trocolor)和粒用莧(A.hypochondriacus)兩類。葉片多數呈倒卵形,尖端圓或尖。葉色多樣,分為綠莧、紅莧和彩色莧3個類型。葉面平滑或皺縮;或有毛。綠葉品種的品質較佳。穗狀花序。胞果,種子小而多,最多的一株可結種子10萬粒以上,黑色或白色,每克種子1500~1700粒。染色體數2n=34。喜高溫,耐熱力強,也較其他綠葉菜耐旱,但不耐低溫,生長適溫為23~27℃。適應性強,中國及世界各地都有分佈。大多數莧屬植物為C4植物,在夏季光照強、氣溫高的條件下生長迅速。一般自4月上旬至7月下旬隨時播種,自幼苗生長數葉時起,即可疏拔供食。從播種至采收所需時間,春季溫度低時約為50~60天,夏季溫度高時約為40天。有的地區育苗移栽,以采收肥大莖為目的。

  莧菜植株與種子內蛋白質的含量較高,約可分別占葉片鮮重的4.6%和種子重的12~18%,其中人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平衡,生理價值較高。凈蛋白質利用率在60~70%以上。大部分植物蛋白質中含量偏低的蛋氨酸和絲氨酸在莧菜蛋白質中都較豐富。味鮮美,多作蔬菜鮮食。也可取肥大肉質莖醃食。

  此外,還有一種粒用莧,又名千穗谷,種子可磨粉作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