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綱牛科(Bovidae)水牛屬。一種草食反芻傢畜。主供役用,挽力強,行步穩重,特別適宜於水田耕作。有的國傢已培育成乳用品種。肉用水牛的培育則尚處於初始階段。

  生物學特性 傢水牛由野水牛馴化而來,可能已有5000年左右歷史。至今尚有用野水牛公牛與傢水牛母牛雜交,作為更新血統的手段。感官敏銳、嗅覺發達,有人認為嗅覺在馴化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皮厚,被毛短而稀疏。汗腺不發達,約約僅為黃牛的1/6,因而熱的調節機能差。性喜水,常在池塘中浸泡、打滾,借以散熱。蹄大,質地堅實,耐浸泡,膝關節和球節運動靈活,能在泥漿中行走自如。外形粗壯,體重可達1噸。性情溫順易管理。

  類型 根據外貌和習性不同,可分為沼澤型和河流型兩大類型。前者是東南亞地區的主要役畜,後者則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有的已形成乳用品種。①沼澤型。毛色深灰色或瓦灰色(石板青色),有頸紋胸紋,肢下部四蹄灰白色,頭短、額平,臉短,下腭兩側各有一小簇白毛。嘴和鼻鏡寬闊。角向後彎曲成半月狀。尾短不超過臀部,尾帚不發達。體軀粗重矮壯,身短腹大,鬐甲部和十字部高聳,前軀發育良好,後軀較差。性成熟期較晚,公牛2.5~3.5歲,母牛2.5~3歲開始配種。發情持續期25~26小時,妊娠期平均330天。染色體數2n=48。習慣上均以國傢或地方名稱命名,如中國水牛、泰國水牛和菲律賓水牛等。②河流型。通常被毛黑色,前額、顏面有時出現小塊白毛,尾帚白色。頭、臉較長,額稍隆起,角向上形成螺旋形彎曲。尾長過臀部,尾帚發達。體軀較長,後軀較前軀發達,體型略呈楔形。公牛2~2.5歲,母牛2.5~3歲可配種。母牛乳房發達,靜脈明顯。妊娠期平均315天。染色體數2n=50。乳用品種已有近20個,著名的有摩拉水牛和尼裡-拉菲水牛等。

  飼養管理 水牛能采食大量粗料,飼養較粗放。在放牧或舍飼情況下,青粗料一般可滿足營養需要,重役須補喂精料。高產乳水牛則須多喂精料。由於體溫調節能力不強,故須特別註意防寒防暑。夏季宜給以充分浴水,由其在池塘中滾泥,身上的泥層既可防止日光直射,又能避免蚊虻叮咬。

  生產性能 水牛役力強,適宜耕作、拉車。挽重力可達到本身體重的兩倍以上。乳用水牛一個泌乳期產量可達1800~2000千克。乳中幹物質含量達17%左右。乳脂率7~8%,幾比奶牛高出1倍。脂肪球大,香味濃,適於制作各種乳制品。水牛肉,特別是小水牛肉味香、鮮嫩,且脂肪含量少。水牛角可制工藝裝飾品。鬥水牛是中國侗族人民的一種特殊娛樂,每年農歷8月逢亥日舉行鬥牛節。

  1985年全世界飼養水牛總頭數約12928.3萬頭。飼養最多的國傢依次是印度、中國和巴基斯坦。新近飼養水牛的國傢有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玻利維亞、莫桑比克和美國等。多數優良乳用水牛品種產於印度、巴基斯坦、埃及、意大利和保加利亞等。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水牛奶占全部奶品消費量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