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達到商品成熟度的蔬菜產品器官進行收穫的過程。有的蔬菜隻需進行一次採收,即完成生產的全部工序。但多次採收的蔬菜則在採收期間還要進行田間管理作業。合理的採收要求及時和避免損傷,這對提高產量、降低貯運損耗、保持和改進產品品質、防止感病腐爛有直接關係。

  採收標準 蔬菜種類繁多,供食用的產品器官不同,鮮銷或加工、貯藏等用途不一,因而採收標準也不一致。但共同的都是以是否達到商品成熟度,,即是否成熟到適合於食用或加工、貯運,作為唯一的采收標準。就多數蔬菜而言,商品成熟均早於生理成熟。如以根、莖、葉、花或幼嫩果實供食的蔬菜均在生理成熟前就采收。隻有少數蔬菜如番茄、西瓜、甜瓜等的商品成熟度才與生理成熟度基本一致,即可以生理成熟度作為采收的標準。

  蔬菜產品器官是否達到商品成熟度或符合采收標準,一般可按某些指標憑感官判斷。但這些指標並非對每一種蔬菜都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同一種蔬菜產品器官在應用某種指標進行判斷時,由於用途不同也可有不同的商品成熟度標志。另外,由於不同地區消費習慣的不同,采收標準還常有一定的地區差異。常用的判斷指標有:①色澤。即以產品器官的顏色變化和光澤度作為主要采收標準。如番茄一般在果實開始轉紅時采收,甜椒一般在果皮轉濃綠而有光澤時采收,豌豆在莢果從暗綠變為亮綠色時采收等。但供較長時期貯運的番茄則以果臍泛白的轉色期為采收適期;供罐藏制醬或幹制辣椒以果實充分紅熟為采收適期。②堅實度。堅實度可以是某些蔬菜生育良好、充分成熟或尚未過熟變軟,因而能耐運輸貯藏的標志,如甘藍的葉球、花椰菜的花球以及供貯運的南瓜、番茄等都應在達到一定硬度時采收。但某些蔬菜的產品器官趨於堅硬,則表示其食用品質下降,如綠葉蔬菜和作蔬菜用的豌豆、菜豆、豆薯、甜玉米等一般應在幼嫩時采收。③大小。即以產品器官的高度(如芹菜)、直徑(如蘿卜)等作為適於采收的主要指標。④生長狀態。如洋蔥以假莖部變軟開始倒伏、鱗莖外皮幹燥,芋頭以須根枯萎,萵苣以生長點不超過葉叢,不結球白菜以薹高不超過蓮座葉的先端等為采收適期。上列采收標準常因不同的品種而有差異,需憑嫻熟的經驗,加以綜合運用。

  除感官鑒別外,還可根據器官內部的物質組成、能量(如呼吸強度)以及組織(如硬度、透性、離層)的變化等制訂各種蔬菜供不同用途時的采收標準。

  采收時機 蔬菜的合理采收時機除根據采收標準掌握外,尚須考慮下列因素:①保持長勢。多次采收的蔬菜,如茄果類、瓜類的第一果(或第一穗果)宜適當早采,常在幼果尚未達到采收標準時就提前采收,以利於植株發棵和後續果實的生長。到結果盛期每隔1~2天就采收一次,可免植株早衰。用種子直播的蕹菜第1、2次采摘時,莖基部可留2~3節,以促進萌發較多的嫩枝;第3、4次采摘時,適當重采,僅留1~2節,可免發枝過多,生長纖弱、緩慢,影響產量和品質。多年生的韭菜,為維持高產和使地下根莖貯藏有足夠的營養物質,防止早衰,應控制收割次數;且不能割得過低,以免損傷葉鞘的分生組織和幼芽,影響下一刀產量和長勢。②提高貯性。高溫時采收不利於采後貯藏;降雨後采收,成熟的果實易開裂,滋生病原菌,引起腐爛。一般以在晴天清早氣溫和菜溫較低時采收為宜。供冬季貯藏用的芹菜、菠菜等耐寒蔬菜,在不使受凍的前提下適當延遲收獲,可免貯藏時脫水和發熱、變黃腐爛。薯芋類蔬菜成熟過程中糖分轉化為淀粉,適當延遲采收有利於提高貯性;反之,有的蔬菜如番茄,成熟過程中糖分增加,淀粉減少,則以適當早采的貯性較好。某些蔬菜采收前用生長調節劑處理,可在采後延遲其成熟,利於貯藏。③保持鮮度。蔬菜鮮度主要由呼吸強度和失水速度決定,而溫度則是影響呼吸和水分含量的最主要因素。在氣溫較低的清晨或上午采收,有利於保持產品的鮮度。

  采收方法 地下根莖類大部用鍬、鋤或機械挖刨。有的采收機械還附有分級、裝袋等設備。采收時應避免機械損傷;采收後攤晾使表面水分蒸發和傷口愈合。洋蔥、大蒜可連根拔起,在田間曝曬,使外皮幹燥。多數葉菜類、果瓜類、豆類蔬菜則用刀割、手摘或用機械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