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芻獸以瘤胃中積聚大量氣體為特徵的一種前胃疾病。主要見於牛和綿羊,山羊少見。多在春季放牧期發生。臌氣由於瘤胃內產氣過多或噯氣受阻而形成。可分泡沫性和非泡沫性兩類。前者氣體被包含在泡沫內,並分散在瘤胃食團之間,增多至一定程度時會堵塞賁門部,造成噯氣困難;與食入大量豆科青綠飼料有密切關係。後者氣體呈遊離狀態。初期能通過噯氣排出;以後則因瘤胃呈現抑制狀態,既影響噯氣,又容易產氣,常導致食道阻塞和縱膈淋巴結腫大。前胃弛緩和皺胃扭轉等可繼發本癥,通常呈慢性和間歇性。。泡沫性或非泡沫性的發生取決於瘤胃內容物的理化性質。

  臌氣時可見到左側腹部明顯膨大,腰旁窩飽滿、充氣、叩打呈鼓響音。急性臌氣發生快,病牛張口,伸舌,流涎,呼吸困難,結膜發紺,心跳加快,甚至可在短期窒息死亡。慢性臌氣發生慢,癥狀輕,但往往頑固地間歇性發作。通過瘤胃穿刺可對泡沫性和非泡沫性臌氣作出區別診斷。控制青綠、幼嫩牧草,特別是豆科植物牧草地放牧,可作為一種重要的預防措施。治療以制止瘤胃異常發酵和排氣為原則。通常投服豆油250毫升,制成水懸液灌服。對泡沫性臌氣可投服抗泡沫劑如松節油等。急性病例宜立即采取瘤胃穿刺手術急救。繼發性病例應以治療原發病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