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器官。由成熟子房或與之相鄰部分共同發育而成。內含種子。許多果實是人類食物的重要來源,還可供藥用和作工業原料等。

  形成和結構 被子植物經開花、傳粉和受精作用,胚珠發育成種子時,能產生激素,促使子房壁迅速生長,形成果皮。這種純由子房發育而成的果實稱為真果,其結構比較簡單,外為果皮,內含種子。果皮通常分為外果皮、中果皮和內果皮3層(圖1)。果皮的色澤、結構以及各各層發達的程度,因植物種類而異。外果皮有時指表皮或表皮與某些鄰近組織,常具氣孔、角質、蠟被、表皮毛等。中果皮有的由大量薄壁細胞組成,成為肉質的食用部分,如桃、梅[ID=mei_qiangweike],有的成熟時變幹,成為膜質、革質或纖維狀,如蠶豆、椰子。維管束多分佈在中果皮內,橘絡、花生殼和絲瓜筋的網狀結構,即為發達而復雜的維管系統。內果皮有的生出很多肉質多細胞表皮毛,如柑橘的食用部分,有的含有發達的石細胞非常堅硬,如桃。有的在成熟時細胞分離成漿汁,如番茄。有些植物的果實除子房壁外,還有心皮外組織花托和托杯。托杯又稱花筒,是指萼片、花瓣和雄蕊下部貼生的部分。花被或花序軸等參與果實的形成,稱為假果。假果的結構較復雜,如蘋果和梨的肉質食用部分主要由托杯發育而成,外果皮和托杯及外果皮和中果皮之間,均無明顯界限;內果皮較明顯,革質,由厚壁細胞組成(圖1)。桑的果實(桑椹)主要由肉質花萼形成,草莓的可食部分是花托,無花果和菠蘿(鳳梨)的主要食用部分為花序軸。幼嫩果實的果皮細胞中葉綠體含量較多,故呈綠色,成熟時果皮細胞產生花青素或有色體而呈現各種鮮艷的色澤。有些植物的果皮還有含揮發油的腺體或分泌腔,散發芳香氣味。果實成熟過程中,細胞內含物也有顯著變化,一般是丹寧和有機酸逐漸減少,糖分增加。

  果實的形成與受精作用有密切關系,通常未受精的花較早枯萎凋落,一般不能結實。但有些植物的花可不經受精作用或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刺激柱頭,子房也能膨大發育成果實,內不含種子,稱無子果實,如香蕉。有的植物果實發育需特殊的外界條件,如花生受精後,子房柄迅速生長,將子房推入土中,並覆有外生菌根時,才能發育成果實。

  類型 按果實形成中花的數目和雌蕊的類型等,可分為單果、聚合果和聚花果3大類。

  單果 是由一朵花中的1個心皮或2個以上的合生心皮(復雌蕊)所形成的果實。這類果實在植物界很普遍。根據果皮及其附屬部分成熟時的質地和結構,又分為肉質果和幹果兩類。肉質果成熟後,果皮肉質多汁,有很多類型(圖2)。常見的有:①核果。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質,內果皮堅硬,如桃、李、櫻桃等。②漿果。外果皮膜質,中果皮和內果皮均肉質多汁,如番茄、葡萄、柿。③柑果。外果皮革質,含揮發油腔,中果皮較疏松,有維管束分佈即橘絡,內果皮膜質,多瓣,每瓣有充滿汁液的表皮毛,為食用部分(柑橘類)。④梨果。由托杯和心皮愈合後形成,外面肉質部分為原來的托杯,肉質部分以內才是果皮,是常見的假果,如梨、蘋果和枇杷。⑤瓠果。其花托與外果皮結合成堅硬的果壁,中果皮和內果皮肉質,胎座發達,也屬於假果,如瓜類。

  幹果的果實成熟後,果皮失水而幹燥。根據果皮的開裂與否,又可分為裂果與閉果兩類(圖3)。

  裂果一般含有2粒以上種子,開裂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①蓇葖果。由單心皮或離生的心皮發育而成,成熟時沿心皮愈合處(腹縫)或心皮中央的維管束(背縫)開裂,內有一至幾個種子如玉蘭、烏頭。②莢果。由一個心皮發育而成,但成熟後,大多沿腹縫和背縫兩面裂開,如大豆、豌豆;也有些莢果不開裂,如花生、皂莢。③角果。又分長角果,如油菜、白菜和短角果,如薺菜、獨行菜,均由兩心皮組成。具假隔膜(由心皮邊緣合生處向中央生出隔膜),成熟後,果皮沿背縫和腹縫兩面開裂。④蒴果。由復雌蕊發育而成,果實成熟後,有的沿背縫開裂,如棉、百合,有的沿腹縫開裂,如芝麻、煙草,也有的從果實頂端裂成齒狀,如卷耳、石竹,或裂成小孔,如罌粟、虞美人,有的橫裂為二,上部呈蓋狀,如馬齒莧、車前。

  閉果常具1粒種子,果實成熟後,果皮閉合不開裂。常見的閉果有:①穎果。果皮與種皮緊密愈合不易分離,果實小,一般易被誤認為種子,如稻、麥、高粱。②瘦果。果皮與種皮分離,如向日葵、鐵線蓮。③翅果。果皮延伸成翅,如榆樹、槭樹。④堅果。果皮堅硬木質,多附有雌花序的總苞,稱為殼鬥,如板栗、榛。⑤雙懸果。成熟後果皮分離成兩瓣,懸掛在中央果柄的上端,種子仍包於果皮中,如胡蘿卜、芹菜。

  聚合果 一朵花中多數離生雌蕊發育而成的果實。成熟時,每個雌蕊形成1個小果,聚生在1個花托上。聚合果又因小果的類型不同,可分為聚合瘦果,如草莓(圖4);聚合核果,如懸鉤子;聚合蓇葖果,如八角、梧桐等。

  聚花果 由一個花序上許多花聚合而成。每一朵花發育成1個小果,如桑椹由雌花序形成,各雌花的子房發育為1個小堅果,肥厚多汁的花萼包於小堅果之外;鳳梨和無花果的花序軸肉質化,為主要食用部分,而許多小果分別著生在花序軸的表面,或包藏在向內凹陷的花序軸內方(圖5)。

  肉質果實的成熟 肉質果實的成熟過程中,伴隨著果實內容的一系列生理、生化變化。果實在成熟前,碳水化合物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隨著成熟度的提高,淀粉水解為可溶性糖類,從而使果實變甜。同時,單寧物質被氧化為不溶性物質、有機酸被氧化為糖,也使澀味減少而甜味增加。不溶於水的原果膠,在果膠酶的作用下分解轉化為可溶性的果膠或半乳糖醛酸,則是果肉變軟的原因。另外,脂類芳香物質的產生、類胡蘿卜素和花青素苷等色素的形成,使成熟的果實變得具有香味和色澤。在果實的成熟過程中,由於乙烯的產生而使呼吸強度發生變化,有的果實出現呼吸躍變期,使成熟的過程加速。

  果實的傳播 果皮包在種子外起保護作用,為被子植物的特點。果實的結構也有助於種子的傳播和種族的繁衍。傳播的方式很不相同(圖6),如蒲公英、萵苣的果實輕小而具有由萼片變成的冠毛,榆樹、槭樹的果實具翅,均適於風力傳播。椰子的果實具疏松纖維狀的中果皮,蓮的聚合果(蓮蓬)花托有疏松海綿狀的組織,都可借水力散佈。溝渠邊的莧、藜等雜草果實散落水中,隨水漂流,遇到土壤即可萌發生長。成熟的肉質果常為鳥獸吞食,種子隨糞便排出而傳播;竊衣、鬼針草和蒼耳的果實具鉤刺,可附於衣褲或動物的皮毛上,被攜帶至遠處;稗、野豌豆的果實和種子混於作物種子中而被散佈。大豆、豌豆和油菜的果實,其果皮各層細胞的含水量不同,成熟時果皮收縮,產生扭裂而將種子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