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瓷窯址。分佈在河北省臨城、內丘二縣交界的磁窯溝和臨城境內的程村、解村、澄底、崗頭、祁村、雙井村一帶。其中祁村窯燒制的白瓷具有典型邢窯特徵,與唐陸羽《茶經》記載的邢窯白瓷“類銀”、“類雪”相吻合,也與李肇《唐國史補》所記的“內丘白瓷甌”相一致。窯址發現於1980年,經調查,證實瞭唐代遺址和墓葬中出土的一部分白瓷是邢窯的產品。邢窯白瓷的出現,改變瞭當時以青瓷為主導的發展方向,並對其他瓷窯產生瞭較大影響。

  在窯址中未發現現窯爐。窯具比較先進而多樣,除一般漏鬥狀匣缽、桶式匣缽外,還有一種盒式匣缽,有蓋有底,坯體置其中,然後放在漏鬥狀匣缽之上,專用於燒造高檔白瓷。

  邢窯產品造型規整、制作精致、胎質堅硬,釉色潔白則是其主要特點。器形有碗、盤、壺、罐、盞托等。碗最多,大多為淺式、敞口,口往往凸起一道邊沿,底為玉璧形,足矮淺。壺短流。罐豐肩平底。盞托為五瓣口沿,腹較深,矮圈足。器物均施滿釉,釉面光滑,色純白或白中微微閃青。唐代邢窯白瓷不僅銷售全國各地,而且遠銷海外。在埃及著名的富斯塔特、印度河上遊的婆羅米納巴德等古代遺址中,都有發現。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及其周圍地區,也出土有邢窯白瓷。(見彩圖)

邢窟白瓷碗片(唐) 河北臨城邢窯址出土

邢窟白瓷碗殘片(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