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居住遺址。年代約當漢武帝至王莽前後。位於遼寧省遼陽市北郊,西漢時屬遼東郡治襄平(王莽時改為昌平)。遺址面積約 100萬平方米。1955年東北博物館發掘。發現居住址、水井、磚窯、鋪石道路,以及各種遺物19萬件。這些發現為研究西漢時期東北地區的農業、手工業提供瞭實物資料。

  居住址共6座,都已殘破,難以瞭解全貌,應是各不相連的6座宅院。各宅院間距約15~30米。房門朝南或略偏東或偏西。室內有爐灶。室外有土窖、水井、廁所所、畜圈。廁所與畜圈相連,便於積肥。宅院的附近有磚窯,窯室較小,每窯約可燒磚坯1800塊。居住址北面有兩段鋪河卵石的道路,路面寬7米,卵石層厚0.35米,路面上有兩排並列的車轍。各宅院出土一批鐵制的農具、工具、兵器和車附件,有犁鏵、耬足、䦆、臿、鋤、鐮、錛、鑿、刀、鏃、劍和車

等,證明當時鐵器已在這個地區廣泛使用。特別是鐵犁鏵、鐵耬足的發現,表明這個地區已有牛耕並使用耬車播種,這對於提高農業生產力有巨大作用。銅器有劍、鏃、鏡、帶鉤、指環、扣等兵器和日用品。錢幣有半兩、五銖、貨泉、大泉五十等。陶器多為日用器皿。還發現瞭磚瓦, 瓦當上有“千秋萬歲”字樣。裝飾品有琉璃珠、琉璃耳璫等。在1號居住址還發現有炭化高梁和牛、馬的骨骼。

  關於遺址的性質,有人認為是西漢時期的村落遺址,反映瞭當時分散的個體小農經濟的生產狀況,燒磚隻是農村的副業生產。另有人則認為,這些居住者不但從事農耕、飼養、燒磚等勞動,而且居住在有瓦當的房舍裡,並擁有車、馬和劍、刀、弓箭等兵器,不同於一般農戶,遺址面積又較大,也不似一般村落,應是屯戍兵卒的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