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現存最重要的早期大乘佛教建築。原為保存王公或其傢族骸灰的陵寢。位於爪哇中部日惹城西北約40公裡處。修建於西元 800年前後夏連特拉傢族統治時期,大約在1000年廢棄。1814年發現,1907~1911年及80年代初兩次整修。

  該塔修建在半圓形土丘上,以石砌成,呈下方上圓的弧形,通高31.5米。有兩層方形臺基,底層每邊長123米。臺基上有面積依次遞減的5層方臺,方臺之上又有3層圓臺,頂端為一座圓塔。臺基4面的中央央有供上下的階梯。在5層方臺的邊沿,均築有很寬的石墻,石墻和上層方臺之間形成寬約2米的回廊。石墻外側排列著432座佛龕,每龕均有一尊大可等身的石坐佛。在3層圓臺上有多座帶菱形透空格的圓塔,計下層32座,中層24座,上層16座,每座塔內各有一尊趺坐沉思的佛像。整個大塔現存佛像 504尊,有人推測頂端大圓塔中也當有一尊佛像。回廊兩壁上有浮雕,總長3200餘米,畫面在2000幅以上,內容主要是記敘釋迦牟尼解脫前的經歷。墻腳的浮雕則是描繪人世的因果報應。

婆羅浮屠大塔剖面圖

  婆羅浮屠大塔的整體設計及各層裝飾,體現瞭密宗教義,即以臺基表示欲望,以充滿浮雕的回廊表示形象界,而以圓臺上的圓塔表示無形界即佛所在的境界。該塔在宗教和藝術上雖受印度佛教的影響,但仍保留瞭印度尼西亞古代文明的某些傳統。如下層方形臺基沿襲本地墳墓的形式;浮雕中世俗人物的衣著全是當地的樣式;某些局部如階梯上的石門等也是印度尼西亞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