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巴勒斯坦城市遺址。位於耶路撒冷西南約40公裡處,即現在的杜韋爾土丘。萊基之名曾見於阿馬爾奈文書和《聖經》,年代為西元前第4千年至前2世紀。1932~1938年,J.L.斯塔基主持發掘瞭遺址的一小部分。

  最早的遺跡是遺址週邊的一些青銅時代早期的洞穴居址。青銅時代中期,這裏出現瞭城市。發掘出帶有壕溝和堡壘的城牆、一條淺平的護城壕和三組神廟。壕溝長140米。三組神廟分為3個時期:第一期的神廟小而簡單,有一南北長10米、東西西寬5米的聖殿,聖殿的北面和西面各有一毗鄰小屋,殿內南墻邊有一低矮的泥磚祭壇,沿西墻有一放祭物的條石。還發現瞭敘利亞司風暴之神瑞舍夫的青銅小塑像和一些陶器。第二期的神廟規模略大,祭壇的位置仍在原處,聖殿呈方形,四根柱子支撐著神廟的頂部。在第三期神廟內發現一陶罐,上面有各種西奈銘文。青銅時代晚期是萊基城的繁榮時期,建有許多神殿。出土有從邁錫尼和塞浦路斯輸入的物品。約前1220年,以色列人摧毀瞭此城。前10世紀末至前9世紀,猶太王國統治者又重建此城,並且用兩重城墻把城市圍在中間,城門開在西面。市內有寬闊的大道、公共及私人建築。前701年,亞述王西拿基立攻占此城,以後該城又經重建。在重建的城門邊的衛兵室裡,發現瞭21塊希伯來文的陶片,其中有些是在巴比倫人入侵之時萊基人從前線帶給此城總督的告急文書,此即著名的萊基文書。還有一些陶片上記錄瞭可與《聖經》作比較的珍貴的語言材料。這一時期的建築物亦被破壞,有人推測系由前587年尼佈甲尼撒的攻擊所致。在此層之上還發現瞭前5世紀中葉波斯時代和希臘化時代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