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系古代伊朗王朝,因其開創者為阿薩息斯,中國史書稱安息,故名。安息王朝最初建立於帕提亞地區,即今蘇聯土庫曼加盟共和國南部和伊朗東北部,故又名帕提亞王朝。西元前247年從塞琉古王朝中獨立而出,並在與塞琉古王朝的戰爭中擴充瞭版圖。國王米特拉達特斯一世在位時,安息王朝統治的疆域包括整個伊朗高原、亞美尼亞以及美索不達米亞的一部分。前1世紀中起,與羅馬帝國發生多次戰爭。前1世紀到西元2世紀,安息是中國與西亞貿易、交通(絲綢之路)的要衝。226年為波斯的薩珊王朝所滅滅。安息王朝的考古工作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

  建築 安息王朝城市的平面幾乎都呈圓形或橢圓形。具有軍營傳統的性質。房屋的建築風格,早期受希臘的影響,廣泛采用平屋頂石柱,墻壁帶壁龕。以後,發展成安息王朝獨有的風格。屋頂為拱穹結構,希臘式的柱子轉變為柱壁。這種風格的典型是被稱作“依旺”的大廳。它具有拱穹屋頂,三面為柱壁,第四面是拱廊。這種建築結構至今仍見於伊斯蘭教的教堂。在安息王朝的東部,神廟多為方形,中央有 4根柱子,這種形式源自古代的拜火神廟。

  安息王朝的城市建築遺跡,以尼薩城、哈特拉要塞和弗拉斯帕等遺址為代表。尼薩城址位於蘇聯土庫曼加盟共和國阿什哈巴德城西北18公裡處,由新老兩城組成。發現有護城、神廟、王宮大廳、住房等遺跡。王宮及其他較大建築的屋頂都以立在石基上的木柱支撐。木柱間矗立著許多真人一樣大小的男女泥塑像。弗拉斯帕城址位於烏爾米耶湖的東南方。平面呈橢圓形。城的中軸線上自南向北依次有人工湖、拜火神廟和塔樓等遺跡,兩條南北走向的幹道與中軸線並行,幹道之間的中央部分是聖區。根據廢墟判斷,弗拉斯帕是經過統一規劃設計的。哈特拉城址位於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西南約64公裡處。該城建於前2~公元1世紀。平面呈圓形,直徑約1.6公裡。有內外兩層城墻,以細方石築成。遺址中央是一個長方形的神廟區,它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各以一座巨大的“依旺”為中心,附建一些小型的“依旺”和拱穹結構的房屋。

  雕塑 安息王朝的雕塑主要為巖石浮雕和各類圓雕。巖石浮雕以刻畫人物嚴肅的正面臉部像為特征,神態較呆板,內容大多是表現國王或神的。圓雕作品以表現帕提亞諸神和希臘諸神的鍍金或鍍銀像,以及古尼薩王宮內的男女泥塑像為代表。最能反映小雕塑品藝術水平的是用象牙雕刻的角杯,其底角雕刻成精致的人頭牛身或鷹頭蛇身等怪獸形象,並用珍貴寶石鑲嵌裝飾(見彩圖)。雕刻技術還反映在錢幣上,其錢幣式樣模仿敘利亞的德拉馬克,正面都是國王頭像,反面則各不相同。安息王朝初期,錢幣反面都是手持弓箭、戎裝的阿薩息斯像,以後都鑄成神化的國王像。

中亞安息王朝 象牙角杯 蘇聯土庫曼尼薩城址出土

  考古材料表明,安息王朝的文化藝術具有混合的特征,除繼承阿契美尼德時代的傳統外,還模仿、吸收瞭希臘文化的形式和傳統。1世紀以後,希臘文化的因素逐漸減少,產生瞭具有自己民族特征的藝術形式。它的一些因素後來為薩珊王朝及伊斯蘭藝術所吸收。

  

參考書目

 С.Нuart, Ancient Persia and Iranian Civilization,Kegan Paul,London,1927.

 J.Hicks, The Persians, Time-Life Books Inc.,Nederland,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