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質學傢、沉積學傢。中國江蘇揚州人,1929年7月1日生於南京。1948年畢業於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以後出國,先後加入美國和瑞士國籍。1953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曾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副教授,瑞士蘇黎世高高級工學院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等。1971~1979年任國際沉積學傢協會學報《沉積學》主編,1978~1982年任國際沉積學傢協會主席。現任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海洋地質委員會主席等職。在海洋地質、沉積學和大地構造等領域都有重要的貢獻。50~60年代,以地幔密度變化和地殼均衡作用解釋盆地和地槽的成因,並通過混雜巖的研究,推動瞭對匯聚板塊邊界地質作用的認識。在沉積學領域,對濁流沉積、白雲巖化、潮灘、湖泊沉積和沉積盆地的演化等方面,均有創造性的成果。70年代以來主持瞭深海鉆探一些航次的工作,發現和證實瞭“地中海鹽度危機”,根據對白堊紀末生物絕滅事件的研究提出“新災變論”,根據阿爾卑斯山脈沉積學的研究提出中生代特提斯古海洋的歷史等,成為古海洋學的奠基人之一。曾主持瞭第一屆國際古海洋學會議等。編著有《陸上和海底的遠洋沉積》(1974)、《造山運動過程》(1983)、《南大西洋古海洋學》(1985)和數卷《深海鉆探計劃初步報告》等。曾獲倫敦地質學會伍拉斯頓獎章、美國經濟古生物與礦物學傢協會童霍菲獎章等,為美國地質學會榮譽會員,中國科學院和同濟大學等機構的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