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載以氣象觀測資料及其加工成果為主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出版物。它是為有關學科和應用部門提供基本氣象資料的主要手段。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有關技術規定,以及各國對觀測資料彙編的加工時段和出版物的內容,氣象資料出版物大體有以下幾種:

  ① 日出版物。按國際天氣電碼形式編排的重要的地面、洋面和所有高空觀測站網(或網格點)的各種天氣報告和圖形資料。

  ② 月出版物。適合氣候工作者使用的按時間序列編排的主要要氣象站(或網格點)、主要氣候要素的各時值及其日、候、旬、月等統計資料。

  ③ 年出版物。主要氣象站(或網格點)、主要氣候要素每年的逐月統計資料。

  ④ 大氣的物理和化學資料出版物。一般按年度出版,內容包括基本觀測數據和加工成果。

  ⑤ 臨時性出版物。不定期的氣象資料出版物,所載加工成果的時段一般都在一年以上。

  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內容比較完整的氣象資料出版物為意大利的《莫德納大學地球物理觀象臺氣象觀測》(Osservazioni Meteorologiche Fatte dall' Osser-vatorio Geofisico dell'Università di Modena),它從1829年問世以來,已有一百四、五十年的歷史。

  早期用近代氣象儀器觀測的中國境內的氣象資料,大多刊載在外國的一些綜合性雜志上,如北京由耶穌會教士夏彌安觀測的1757~1762年一日兩次的溫度、氣壓、雲量、雨量、風向等觀測和統計資料,刊載於1774年的法國巴黎《數理雜志》(Mémoirs de Methématique etde Physique)上。中國境內最早的定期性氣象資料出版物,為上海徐傢匯觀象臺的《氣象與地磁觀測月報》(Bulletin Mensuel de L'observatoire Magnétiqueet Météorologique de ZI-KA-WEI)。該刊從1874年開始發行,於1941年停刊。香港天文臺發行的《氣象年報》(MeteorologicalResults)和《每日天氣報告》(DailyWeather Report),自1884年創刊以來,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為中國境內歷史最悠久的定期氣象資料出版物。50年代以來,中國氣象資料的定期出版物主要有1951年創刊的《中國地面氣象記錄月報》、《中國地面氣象記錄年報》、《歷史天氣圖》,1978年創刊的《逐日大氣資料》和1979年創刊的《中國高空氣象記錄月報》。隨著各種探測手段的不斷發展,數據量與日俱增,氣象資料出版物的內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發展。由於信息處理、縮微和存儲技術的迅速進步、氣象資料出版物的內容正逐步由單純的印刷出版方式轉為以縮微品和磁性載體等為主要手段的現代化方式,這是向用戶提供資料服務、檢索和查詢的理想手段。

世界性氣象資料定期的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