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強風作用或氣壓驟變,表層湖水從湖泊背風岸移至迎風岸的現象。風把動量傳給湖水形成漂流,表層湖水便從背風岸移到迎風岸,迎風岸水位上升,即增水現象;同時,背風岸水位下降,即減水現象。湖面氣壓場驟變,也能引起增減水現象。低壓區湖水位升高,稱為靜壓效應,氣壓下降1百帕,水位約升高1釐米。

  1888年J.默裡發現成層湖水的水面層向迎風岸抬升,下層向背風岸抬升,提出瞭湖泊中的增減水現象。20世紀初J.W.桑德斯特勒姆在水槽中試驗予以以證實。

  風力引起增減水時,湖面傾斜,傾斜的湖面反過來阻滯漂流運動,並在下層湖水中形成與漂流流向相反的補償流(圖1)。在深水湖岸,補償流波及的深度可超過漂流水層的厚度。當湖上風向風速隨時間變化,漂流、補償流的速度,水面傾斜度和增減水水位也隨時間變化,稱為不穩定增減水;當湖上風向和風速穩定,增減水水位、水面坡度,漂流和補償流在時間上均是穩定的,稱為穩定增減水。在有水流進出的吞吐湖泊中,漂流與補償流流量可不相等。

  影響湖泊增減水的因素主要有:①風,包括風速和風向,風速劇烈增大時,大量湖水向增水岸轉移,而補償流來不及將等量的湖水送到減水岸,水位劇烈增加(圖2)。如果研究的增減水方向不與風向平行,則須考慮風向的影響。②湖盆形態,在迎風深水湖岸,由於補償流很大,水位上升較小;而在迎風淺水湖岸,由於淺灘的摩擦作用,補償流不足以抵消增水的水量,因此水位上升比較大;在狹窄的湖灣和沿盛行風方向伸展的狹長湖泊中,增減水現象特別顯著。③湖泊的水位,在同一地點,低水位時增減水現象較高水位時明顯。對於水庫,影響因素還有流量即上遊來水或泄洪。

  增減水水位變化可實地測量,也可用公式計算。確定增水岸水位高度,對於設計湖岸堤防和港口碼頭高程等具有實際意義。

  

參考書目

 馮士筰編著:《風暴潮導論》,科學出版社,北京,1982。

 G.E.Hutchinson,A Treatise on Limnology,Vol.1,John Wiley &Sons,New York,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