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聲學特性之一,與海水的密度、壓縮率和比熱容有關,也與溫度、靜壓力和鹽度有關。因此海洋中的聲速因時因地而異,但大致在1450~1540米/秒範圍內變化。可用聲速儀在海上現場直接測量聲速,也可以通過測量海水的溫度和鹽度,然後按經驗公式計算。廣泛採用的是1962年發表的W.D.威耳孫海水聲速公式,它已編制成聲速計算表加以應用。此式適用的溫度、鹽度和靜壓力的變化範圍很寬,均方誤差為±0.3米/秒,大致和聲速儀的測量結果相當。1971年,H.W.弗賴伊和J.DD.皮尤發表瞭更精確而簡單的聲速經驗公式:

    c=1449.30+ΔcTcScpcSpT

式中 ΔcT=4.587T-5.356×10-2T2+2.604×10-4T3

   ΔcS=1.19(S-35)+9.6×10-2(S-35)3

   Δcp=1.5848×10-1p+1.572×10-5p2-3.46×10-12p4

ΔcSpT=1.354×10-5T2p-7.19×10-7Tp2-1.2×10-2(S-35)

Tc為聲速(米/秒);T為溫度(°C);S為鹽度;p為靜壓力(公斤/厘米2)。

  此公式的應用范圍:-3°C<T<30°C,33.1<S<36.6,1.033公斤/厘米2p<984.3公斤/厘米2。此范圍占全世界海洋水域的99.5%。按此公式計算的結果,聲速均方誤差為0.1米/秒。

  聲波在海洋中的傳播,不僅與聲速的大小有關,而且與聲速隨深度(z)變化的垂直剖面c(z)有更重要的關系。聲速的垂直梯度,使聲線在垂直平面內產生折射,故通常水下有一個聲速為極小值的水層,而形成瞭水下聲道(見大洋聲道。聲波在水下聲道中傳播的距離,可達幾千公裡。但也有另一種聲速垂直剖面(見圖),它相應於夏季淺海水域的情況,聲波在其中傳播的距離,隻有幾公裡。由此可見,海洋中聲速垂直剖面的差異,對聲波傳播的距離(r)有決定性的影響。

  世界大洋的不同海域,由於緯度的差別,海流和大氣環流等因素的影響,聲速的垂直分佈各不相同,且隨季節而變。上層水域中聲速的變化,基本上由溫度和鹽度的變化所決定;在較深的水層中,溫度和鹽度的變化甚微,聲速的大小主要取決於海水的靜壓力。此外,海洋內波、鋒面、大尺度渦旋和冰山周圍寒冷的淡水團的存在,也造成聲速在水平方向的分佈不均勻,使聲波產生折射而改變傳播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