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集中分佈的地帶。在地震帶內震中密集,在帶外地震的分佈零散。地震帶常與一定的地質構造相聯繫。全球最大的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橫貫歐亞的地震帶是全球六大板塊間的接觸帶,其他的地震帶與擴張的洋脊、轉換斷層、大陸裂谷或大斷裂帶有關。在前兩個主要的地震帶內發生約占全球85%的淺源地震和全部的中深源和深源地震。其他地震帶隻有淺源地震,一般來說,地震頻度和強度較弱。地震帶內的地震活動在時間分佈上是不均勻的,顯著活動和相對平靜交替發生,一定時期後又重複出現。各地震帶的重複期期從幾十年到幾百年,甚或千年以上不等。各地震帶的大地震發生方式有單發式和連發式之分,前者以一次震級M≥8的地震和若幹中小地震來釋放該帶內積累的能量,後者在一定時期內以多次7~7.75級地震釋放其絕大部分積累的能量。地震帶內顯示的各種不同的地震活動性與該帶地殼介質性質、構造形式和構造運動強弱有關。地震帶一般認為是未來可能發生強震的地帶。在各地震帶內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區段,作為獨立的地震活動性和地震區域劃分的統計研究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