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及動物行為一般規律的科學群。是一個還在發展中的科學概念。一般認為主要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及其他學科中與行為有關的分支學科。大體分為基本學科與應用學科兩個方面。前者致力於發現並分析行為的基本事實,提出理論;後者則將此理論創造性地應用於工業、教育、醫療及政法等實際領域,解決實際問題並使理論得到核對總和發展。行為科學的主要任務是解釋、預測和控制人及動物的行為。所使用的方法即各有關學科常用的科學方法,如觀察法、實驗室實驗法、自然實驗法、個案法及調查法等。。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學術界將有關行為的各學科歸在一起,正式定名為行為科學。之所以稱其為科學群,一則由於各有關學科都以行為為研究對象,二則由於行為問題極其復雜多樣,需要多學科的共同協作。它的產生適應於當時美國社會在生產、醫療及教育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得到美國政府和有關方面的支持,從而迅速發展並很快引介到東歐、英國、日本、蘇聯等國。70年代末開始引介到中國,1985年中國行為科學學會成立。

  心理學在行為科學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首先,人的行為既指意識與行為相互統一的、有意識的行為,也指心理、意識本身。人的心理、意識在活動、行動或行為中形成,又調節人的活動、行動或行為。這正是現代心理學所研究的重要領域。其次,在基礎理論方面,心理學從認知、學習、思維、動機、需要、心理發展及個性等方面為行為科學提供瞭大量的線索和啟發。最後,心理學還在應用方面如管理心理學、醫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及其他許多聯系實際的心理學分支,不斷地豐富與發展行為科學。實際上它們已是行為科學門類中的重要成員。其中管理心理學由於發展較快,有人甚至將管理心理學定義為狹義的行為科學。1973年美國心理學傢B.B.伍爾曼主編的《行為科學詞典》,正是從上述心理學的基礎理論與實際應用兩大方面結合有關學科編纂而成的。它是行為科學整個領域的綜合性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