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測定團體人際關係的理論和方法。由美國心理學傢J.L.莫雷諾於1930年提出,後來許多心理學傢參與研究形成莫雷諾學派,其成果發表在莫雷諾主編的《社會測量》(1937~1955)雜誌上。

  莫雷諾的社會測量理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性聯繫是最基本的社會關係,情感性聯繫的基本類型有吸引(喜歡)、拒斥(反感)和中性(漠視)。通過對人們之間的情感性聯繫的測定,可以瞭解到社會的各種人際關係。該理論不能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及其其對人際關系的影響,並用團體中揭示出來的社會心理規律來解釋各種社會現象,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但是,這種社會測量方法對於研究團體內的人際關系不失為一種有用的工具。

  社會測量法是向一個團體中的成員提出一些問題,要求他們按照一定的標準選擇自己的朋友,再根據這些選擇來分析團體的人際關系。在設計社會測量時,研究者必須對下列3個問題作出決策:①向被試提出什麼樣的選擇標準的問題。②允許被試有多少個選擇。③一次測量提多少個問題。選擇的標準有強弱之分。例如,“畢業分配時你喜歡和班上的誰分到一起工作?”此問題對被試的生活較持久地起作用,屬於強標準。“你喜歡和班上的誰一起去郊遊?”此問題可能是臨時性、情境性的,屬於弱標準。問題也可以拒斥的方式提出。例如,“你不願意和班上的誰一起去郊遊?”在社會測量中,允許被試的選擇數可以限定(如限定被試選擇喜歡或討厭者2~3人),也可以不限定。一次測量提多少個問題雖無嚴格限制,但一般提3~6個問題者為多。社會測量所得結果,通常用4種方法加以處理:①圖示法。以小三角形或圓形代表團體中的每個人,他們之間的吸引或拒斥關系用實線或虛線連結起來。這種圖稱為社會關系圖。②矩陣法。作一個n×n的方形表格(n表示一個團體的人數),表格的首行和首列填上被試的編號,以數值或符號在表格內記入團體各成員之間的吸引或拒斥關系。③指數法。根據每個人被選擇數或被拒斥數計算出如地位指數、凝聚力指數等,比較其數值的大小。④統計法。用統計的方法處理團體成員的被選擇數或被拒斥數,如求等級相關、機遇比率等。

  社會測量法的優點是簡便易行,能直觀地以數量化的形式表明團體的內部結構和人際間的吸引和拒斥關系。缺點是其信度和效度有時較低,難以查明人際吸引或拒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