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缺少所需的社會接觸而形成的一種心理狀態。社會心理學傢L.A.派普勞和D.珀爾曼(1982)認為孤獨有3個特點:①它是社會關係缺陷造成的;②它是不愉快的、苦惱的;③它是主觀感受而不是客觀狀態。一個人可能處於群眾當中而仍感到孤獨,一個人可能實際上處於孤獨狀態卻不感到孤獨,如一個守林人可以長時獨處而不感到孤獨。

  社會心理學傢通常用孤獨量表測量人的孤獨感受的程度。量表一般列出有關孤獨的某些陳述,如我覺得非常孤立,我認為交朋友是是很難的,我常常自己作事,等等。每條陳述後列出1~5個等級,從完全不贊同到完全贊同,讓應答者任選一個圈定。把所圈數字加起來,就是應答者的得分。如果是9條陳述,那麼總分接近45,即可認為該人是孤獨的。

  孤獨與自我評價有關。自我評價高的人比自我評價低的人易於克服孤獨。自我評價與孤獨可能是互為因果的。自我評價低的人不主動去結交朋友,怕遭拒絕,從而導致孤獨。孤獨也可能導致自我評價低,孤獨的人往往認為自己缺乏社交能力,低估自己。

  孤獨與羞怯的人格品質有聯系。羞怯的人害怕與他人接觸,特別是與重要人物接觸。

  孤獨與信念有關。人們認為節日是傢庭團聚的日子,所以在節日中那些沒有傢庭的人易於感到孤獨。

  孤獨是不愉快的,苦惱的,所以容易導致疾病。人們往往采用一些方法去克服孤獨。有人感到孤獨時去讀書,有人主張去尋找朋友。研究發現,孤獨的人往往不善於交談。他們在談話中隻註意自己,不註意對方,很少考慮對方的話,很少提問,不善於填補談話間歇。如能加以訓練則有助於克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