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最初形式之一。圖騰系北美阿耳貢金人的奧季佈瓦部族方言 totem的音譯。指一個民族的標誌或圖徽。例如,狼的圖形便是狼氏族的圖騰。圖騰崇拜即指以某種圖騰命名的氏族,對該圖騰的起源和與圖騰相關的自然物件的崇拜,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儀禮、禁忌、制度和習俗等等。

  內容與形式  圖騰崇拜是原始社會中的一種現象。以圖騰觀念為標誌,它既是原始宗教的一種形式,又包含著氏族社會的某些制度。。

  ①氏族群體的名稱以圖騰命名。美洲和澳洲大陸的先住民族,大多數都以動植物做為氏族圖騰,其中動物圖騰特別多。如奧季佈瓦部族有23個氏族,全以動物名之,如狼氏、鶴氏、鮎氏等。又如輝特在澳洲東南部收集到的500多個圖騰中,非動植物的圖騰(雲、雨、雷、電、風、日、月、星等)隻有40個左右,絕大多數是動植物圖騰。

  ②認為本氏族的祖先與氏族圖騰相關的物類之間,有血緣或某種特殊的關系,並信仰這些物類有一種超自然力,會對本氏族及其成員起保護作用。這種觀念基於:(a) 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作為氏族圖騰的動植物的化身或轉世,從而把這些動植物稱為氏族之父或祖父;(b)根據氏族祖先曾與圖騰動物為伍長期共同生活的傳說,而把某種動物認為是自己的同胞或兄弟,或認為與該動物之間存在著聯盟的關系;(c)氏族曾受益於某種動植物,從而把這種動植物看做是本氏族成員,並將其作為圖騰崇拜的對象;(d)因動物和人的某些相似之處產生聯想,相信本氏族成員具有與圖騰動物一樣的能力或特性,從而認為氏族與圖騰動物之間有親緣關系;(e)為瞭得到所認為圖騰具有的神秘力量的庇佑,氏族要舉行圖騰祭。祭禮儀式主要是表現人們幫助圖騰動植物的繁殖,和人們與圖騰動植物的親近,如用歌舞、化裝等模仿動植物的形狀、聲音、動作,以及用人血獻祭等。

圖騰柱(加拿大基特旺科爾)

  ③用繪畫、雕刻氏族圖騰的形象,裝飾在房屋、帳棚、旗幟、立柱、器物之上,或以其作為文身的圖像;它是氏族的標記、徽章,並被認為具有某種神秘力量。北美洲易洛魁人各氏族,在房屋上放置剝制的圖騰動物的皮;維安多特族的各氏族則以固有的具有特色的繪畫做為圖騰標記;特林吉特族和海塔族則在屋前、村口樹立雕繪的高大的圖騰柱;西北部的部族,相當普遍地存在以圖騰標記文身的習俗。澳洲的一些部族有一種特殊現象,即將圖騰繪於木片或石片上,稱為珠靈卡,當做代表氏族圖騰的聖物加以崇拜。一般地說,圖騰標記、徽章等都被相信具有一定的靈性。例如,認為戴上有圖騰標記的帽子去作戰,可使自己變得強有力而使敵人變弱,盾牌上雕刻瞭圖騰標記,在戰鬥中就能得到圖騰物類的保護,並認為珠靈卡有治傷病和使人生須的靈性等。

  ④對於與氏族圖騰相關的自然對象,有種種禁忌,氏族成員必須遵守。最常見的禁忌是不能捕殺本氏族圖騰動物,不能吃圖騰動物的肉(有的氏族規定,在特殊場合或經一定儀式之後可以解除禁食),禁忌采摘圖騰植物等。對非動植物的圖騰對象,也同樣有禁忌,如在澳洲,以月為圖騰者,禁忌長時間凝視月亮,以水為圖騰者不能自由飲水和自己打水,取水要經第三者。如有人違反禁忌,被認為會給氏族或本人帶來災禍。

  ⑤圖騰崇拜是維護氏族體制的重要因素。圖騰是氏族成員的親緣關系的標志,人們根據同一圖騰而互相認定為同一氏族人,從而相互有一定的權利和義務,如議事權、表決權、被選舉權以及互助、復仇、服喪等義務。圖騰標志在婚姻和繼承制度中也起著作用。人們禁忌同一圖騰集團內的婚姻,因此圖騰標志在維持族外婚上起著作用。圖騰繼承有母系和父系兩類,這和氏族社會的發展進程有關。母系繼承會導致圖騰群體的分散,並使圖騰集團的地域性逐漸消失;父系繼承則能使一個地域群體本質上由同一圖騰者組成,其中隻有入婚的女子代表著外來的圖騰。

  在澳洲一些地方和北美西北沿海的一些部族裡,還有支族圖騰,即以特殊的同胞關系結合的集團。一般是一個部族分為兩個支族,支族之下分有眾多氏族。同一部族下的兩個支族的圖騰,常是同類動物,如白鸚鵡和黑鸚鵡、鷲與鴉。支族圖騰可能是古代氏族分裂的產物。支族圖騰等於屬圖騰,氏族圖騰等於種圖騰。

  此外,有些學者認為存在性別圖騰崇拜和個人圖騰崇拜。性別圖騰崇拜是存在於澳洲東南部少數部族裡的一種現象。在這些部族裡,所有男女不論屬於何種氏族圖騰,都根據性別各自把一種動物確立為圖騰,如庫爾奈族男性都自認為是鴯鶓紅雀的兄弟,女子則認為自己是黃道眉的姐妹;新南威爾士州有兩個部族,其男性圖騰是蝙蝠,女性則為啄木鳥。這種集團,要對與其結緣的動物表示最大的尊敬,因為人們把它們當做自己的保護者,要遵守不準捕食等種種禁忌。性別圖騰崇拜在某些方面雖具有與氏族圖騰相同的特征,但一般被認為是氏族圖騰產生後的派生物,而非純粹的圖騰崇拜。個人圖騰崇拜主要是北美一些印地安人將自己在絕食或其他苦行的幻覺狀態中看到的動植物,作為自己守護精靈,這種動植物守護精靈不傳給下一代,認為不靈驗時也可更換。因此雖有人把這種信仰稱為個人圖騰崇拜,但一般沒有被列入圖騰崇拜的范圍。

  研究概況 從宗教學角度對圖騰崇拜進行研究的歷史並不久。圖騰一詞,始見於1791年在倫敦出版的龍格著《一個印第安譯員的航海探險》一書。其後50年中,圖騰這一名稱,隻被人們理解為美洲印地安人的一種制度。1841年格雷指出在澳洲也存在著與北美印地安人相似的圖騰制度。1869~1870年間,蘇格蘭人種學者麥克倫南發表瞭從宗教學角度研究圖騰崇拜的論文,認為圖騰崇拜是原始民族中存在的動植物崇拜的根源。1877年出版的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進一步闡明瞭美洲印地安人社會的圖騰體系。以後有不少西方學者到澳洲和美洲,對圖騰制度進行實地調查和研究。其中,斯賓塞所著《中央澳洲的土著民族》和格廉所著《中央澳洲的北方部族》,收集瞭圖騰崇拜的大量系統材料,影響較大。另外,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書中,認為圖騰崇拜是原始的祖先崇拜的一種特殊形式。

  20世紀以來,圖騰崇拜的研究的范圍很快擴大。除美、澳兩洲,有人提出在美拉尼西亞、非洲、印度也存在圖騰崇拜。還有一些人以類似圖騰崇拜的一二個特征為依據,說目前在歐、亞、北非、南美、波利尼西亞和愛基斯摩人中,還存在著圖騰崇拜。關於古代世界各原始民族中,是否都普遍存在圖騰崇拜的問題,宗教學界意見也很不一致。有人認為古埃及、希臘、阿拉伯、以色列、日本、中國等都曾經存在過圖騰崇拜,但這些主張被另一部分學者認為根據不足。有些學者根據《左傳》的記載,認為古代中國曾經存在過以鳳鳥、玄鳥等10種鳥類為圖騰的少皞氏部族,又如根據《史記·五帝本紀》等古籍的記載,斷定以軒轅為首的氏族是以熊為圖騰的,並且根據“軒轅乃修德振兵,……教熊羆貔貅俕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的記載,認為熊氏族與羆氏族、貔氏族、貅氏族、俕氏族、虎氏族有聯盟的關系,熊氏族是這個聯盟的盟主。還有人認為“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毛詩·商頌》)的記載,可能是出於古代商族是以玄鳥為圖騰的傳說。關於中國古代存在圖騰崇拜的其他說法還很多,但都欠缺確證。關於埃及、希臘、日本等其他國傢的古代民族存在圖騰崇拜的主張,也類似中國的情況,尚缺乏足夠的根據。因此圖騰崇拜是不是原始宗教中的一種普遍現象,還是個有待進一步究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