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教清真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塗門街。據寺內現存的古阿拉伯文石碑載:始建於伊斯蘭教曆400年即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元至大三年(1310)耶路撒冷人阿哈瑪特重修。又據漢文石碑載,明、清亦曾多次修繕。該寺建築風格據稱與8世紀初大馬士革伍麥耶清真寺相似,是中世紀阿拉伯普遍流行的式樣。大門用青、白花崗石砌築,分外、中、內三重,都是圓形穹頂尖拱門。門樓頂部平臺稱望月臺,是決定齋月開齋日期之處。望月臺上原有宣禮尖塔,連同正殿頂蓋均毀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1607)泉州地區大地震中(一說毀於元末)。大殿四壁均為花崗石砌成,東面是尖拱形正門,西墻中部是一尖拱形大壁龕,稱“米哈拉佈”(mihrab),左右相間並列六個小壁龕,皆嵌有阿拉伯文的《古蘭經》石刻經句,保存完好。大殿之北為明善堂。

聖友寺

  泉州城南另有一所清凈寺,它建成於南宋紹興元年(1131),元至正十年(1350)重修,並立碑記其事。元末寺毀,其時泉州城內僅存一所聖友寺,年長日久,後人誤將聖友寺稱作清凈寺,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