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因分佈在匈奴(胡)以東而得名。戰國末葉,東胡南與燕為鄰。約當燕昭王在位時(前311~前279),燕將秦開原為質於東胡,歸而統軍攻之,東胡退千餘裏,於是燕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5郡,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以防東胡。當其最盛時,常威脅燕、趙。西元前209年,匈奴冒頓殺父自立為單於,東胡恃其強先後遣使向冒頓索取名馬、閼氏,再進一步要求匈奴完全將東胡與匈奴之間的甌脫地放棄,讓東胡獨佔兩族間都不駐牧的緩衝地帶。冒頓大怒,領兵擊滅東胡,擄其民民和畜產。屬東胡系統的烏桓、鮮卑均被匈奴所役屬。東胡是遊牧民族,經濟生活以畜牧業為主,兼營狩獵。後來逐漸有瞭農業和手工業。階級分化很明顯,在戰爭中俘掠人口。

  由於歷史文獻對東胡政權的組織和制度以及東胡人的社會生活記載極為簡略,因此目前對東胡人的分佈、東胡王國社會性質,以及東胡與烏桓、鮮卑的關系,研究者尚有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