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馬克思主義理論傢、無產階級革命傢、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號熊伯、雄魄,江蘇常州人。1899年1月29日生。1917年入北京俄文專修館學習。1919年與鄭振鐸等創辦《新社會》雜誌。1920年又創辦《人道》月刊,同年年參加李大釗領導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年底以北京《晨報》記者身份赴蘇聯訪問、考察。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1月由蘇聯回國,擔任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新青年》季刊主編,兼《向導》、《前鋒》的編輯工作。1923年7月擔任上海大學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在1925年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政治局成員。192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政治局常委。同年8月7日以他為首召集中央緊急會議,會後曾一度主持中央工作。1933年,在上海和魯迅一起參與領導左翼文化運動。1934年到江西瑞金革命根據地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員。紅軍主力長征時,他留在江西革命根據地,1935年2月轉移途中在福建省武平縣被國民黨軍隊逮捕,同年6月18日在福建省長汀縣英勇就義。遺著甚多,包括哲學、政治、史學、文學譯作等。在上海大學編撰的講義中有他的主要社會學著作:《社會哲學概論》(1923)、《現代社會學》(1924)、《社會科學概論》(1924)、《現代民族問題講案》(1926)。這些講義深入淺出地講解瞭社會科學的系統知識。《現代社會學》一書實際上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第一本教科書。他主張將辯證唯物主義作為社會學高層次的研究方法論,在低層次方面則強調社會形式、社會問題的縱向與橫向相結合、多層面的系統性研究,進而把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原理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社會問題研究融為一體。他還闡明瞭社會學的獨立性、綜合性和實用性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