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形成的由共同生活中某種紐帶聯結起來的穩定的人群集合體。亦稱人群共同體。包括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形成的氏族和部落,以婚姻關係和血緣關係為紐帶形成的傢庭,以共同的經濟生活、居住地域、語言和文化心理素質為紐帶形成的民族等。

  社會共同體的產生和發展經歷瞭一個過程。最早的社會共同體是原始人群。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的進步,兩性關係逐漸擺脫雜交的原始狀態,明確瞭血緣親族的界限,產生瞭氏族。由氏族組成部落和部落聯盟。在原始社會末末期,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形成瞭以兩性共同生活和婚姻關系為特征的作為生產單位和生活單位的傢庭。氏族、部落和傢庭都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共同體。階級產生以後,在原始部落和部落聯盟的基礎上形成為古代民族,即部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自然經濟的解體,在部族的基礎上形成資本主義時代的現代民族。部族和民族的主要特征不再是血緣關系,而是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經濟生活、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素質。

  社會共同體同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相聯系。社會共同體的特征和形式受著社會生產方式發展狀況的影響和制約。例如,氏族和部落所具有的某些特征是受原始社會生產方式狀況特別是低下的生產力狀況決定的;現代民族的形成,是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統一的國內市場的出現相互聯系的。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也受著社會共同體的影響和制約。現代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既要求各民族共同體發展,同時又要求形成超越民族共同體界限的更為廣泛的人群共同體。隨著共產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將會使民族界限逐漸泯滅,形成世界范圍的人群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