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初期德國哲學傢,羅馬天主教會的高級教士。

  生平和著作 庫薩的尼古拉出生在摩澤爾河畔的庫薩村,父親是一個漁業主。據說他從小離開傢庭,由一個伯爵教養成人。他先是被送到荷蘭共同生活兄弟會辦的學校念書,1416年進海德堡大學。1417年轉入帕多瓦大學,1423年獲教會法博士學位。1425年在科隆進修神學。1432年參加巴塞爾宗教會議,此後到羅馬教廷任職。1437年作為羅馬教教廷使節赴拜占廷談判東西方教會聯合問題。1448年受封為樞機主教。1450年任佈裡克森主教。1458年回羅馬教廷助理教務。1464年8月11日在意大利去世。

  庫薩的尼古拉是德國最早的人文主義學者之一。他在處理教會事務之餘,搜集、整理古典文獻,開展數學和自然科學研究,並做出瞭貢獻。他第一個繪制瞭中歐和東歐地圖,提出瞭改善歷法的方案,致力於解決方圓問題。他的主要哲學著作有《論有學問的無知》(1440),《論推測》(1440),《論智慧》(1450)等。

  泛神論的自然哲學 庫薩的尼古拉繼承新柏拉圖主義(見新柏拉圖學派),吸取古希臘畢達哥拉(見畢達哥拉和畢達哥拉學派)、德謨克利特和亞裡士多德的思想,概括當時數學和自然科學成果,建立起一種具有獨創性和過渡性特色的哲學學說。他的哲學雖然保留有基督教神學和神秘主義思想,但是已開始擺脫正統神學的束縛,基本上按照泛神論觀點解決上帝和宇宙及其認識問題,開辟瞭文藝復興時期泛神論的自然哲學思潮的先河。

  論上帝和宇宙 庫薩的尼古拉按照新柏拉圖學派的“否定的神學”觀點,認為對於上帝不能用任何特殊的概念和名詞予以肯定的規定。在他看來,上帝不是聖父,不是聖子,不是聖靈,而是無限,也就是絕對的極大。這絕對的極大既是一,又是一切。“上帝在一切中,而一切即在上帝中”。這就是他所明確表達的泛神論觀點。不過,他又認為,上帝是絕對極大、絕對統一,而宇宙則隻是相對極大、相對統一。這樣他就給上帝保留瞭一個特殊的超然的地位。他還保留瞭上帝創世說,這表明他的泛神論是不徹底的。

  庫薩的尼古拉從宇宙是極大的、沒有邊際的這一觀點出發,得出瞭同正統神學所奉為權威的地心說相對立的結論:在世界這架大機器上面,似乎到處都是中心,沒有一處是邊界。所謂恒星天層並不是宇宙的邊界,地球也不是宇宙固定不動的中心。

  對立統一的理論 在基督教神學獨斷論長期統治之後,庫薩的尼古拉第一個明確提出瞭“對立一致”(coin-cidentia oppositorum) 這一命題,並把它作為自己哲學的基本原理,認為在上帝和宇宙中對立面是一致、符合、統一的。“由對立物構成的一切”,“從占優勢的那一個對立面得到自己的性質”。他主要從數學中舉例說明。當圓的半徑不斷延長時,圓周越來越和切線一致起來。因此,無限的曲線又是無限的直線。當三角形的頂角無限地縮小時,三角形與直線一致起來。上帝既是極大,也是極小。人性既是有限(作為形體),也是無限(作為精神)。這一切都表明瞭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見對立統一規律)。但是他片面強調在上帝之中的“絕對統一”,包含有把統一性方面絕對化的傾向。

  認識能力的區分 為瞭認識世界和接近神性,需要發揮各種認識能力。他把人的認識能力大致分為:①感覺以及想象。人的身體好比一座城市,它通過五個城門同外界交往。五官首先提供關於外界事物的感覺印象。而想象則把感覺同理智聯系起來。②理智。它對感性材料進行比較、分析,形成關於有限事物的一般特征的概念。③心智。它能把握對立面的一致。心智是頭,理智是手,感性是足,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庫薩的尼古拉認為心智作為推理思維不能認識絕對極大,隻有“心智的直觀”才能使人達到與神合一的入神狀態。

  認識論 庫薩的尼古拉的認識論同他的“有學問的無知”原理是緊密相聯的。所謂有學問的無知,決不是正統神學傢鼓吹愚昧無知的蒙昧主義。恰恰相反,他肯定對一般的有限的事物的知識,贊成實現“自然求知欲”的活動。有學問的無知是指人們通過對知識的探求,而後達到對自己無知的認識;一個人對這門無知課學得越深刻,他就越接近於真理。人的智能同真理的關系,好比一個多角形同外接圓的關系:隨著角的增加,多角形與圓相似的程度就越大;但是不論它的角增加多少,它也不能全等於圓。這說明:人能夠不斷接近真理的認識,但是卻不能達到絕對的終極的真理(見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所謂有學問的無知,意味著“有學問”和“無知”這兩個方面總是聯結在一起的,是對立統一的。這裡包含有認識中相對與絕對、有知與無知的辯證思想因素,對於正統神學的獨斷教條是一個有力的批判。不過,他片面強調不能認識無限、不能認識絕對真理,最後隻得求助於神秘的直觀以至神的啟示,表現出神秘主義思想。

  庫薩的尼古拉是近代市民階級新哲學思潮的先驅者之一,他的哲學成果對以後的G.佈魯諾、G.W.萊佈尼茨以至F.W.J.謝林和G.W.F.黑格爾等人思想的形成,都產生瞭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