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辨學,主要用作指稱以墨辯邏輯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的邏輯思想。

  辯學所包含的邏輯思想超出瞭名學的範圍。後期墨傢所建立的古代邏輯學體系,除涉及正名思想外,更著重討論“辯”的性質、目的、方式、規律和謬誤等。荀子、韓非等人的邏輯思想也都超出瞭正名的範圍,而討論“辯”或“辯說”的作用和規律等。晉朝的魯勝首先將《墨子》一書中的《經上》、《經下》、《經說上》和《經說下》合編為《墨辯》。

  辯學也曾作為西西方邏輯的中譯名之一。在中國邏輯史上最早使用“辯學”一詞的是清光緒初年(約1880)英國人赫德,他把W.S.耶方斯的邏輯課本譯為《辯學啟蒙》,1909年王國維把耶方斯的另一部邏輯著作譯為《辯學》。之後郭湛波將其研究先秦邏輯思想的著作,命名為《先秦辯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