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晉代道教學者葛洪撰。分《內篇》和《外篇》,各自成書。《隋書·經籍志》載:《外篇》屬雜傢,《內篇》屬道傢。《外篇》著述在先,《內篇》在後。內篇《黃白》雲:“餘若欲以此輩事,聘辭章於來世,則餘所著《外篇》及雜文二百餘卷,足以寄意於後代,不復須此。”現存《外篇》50卷,《內篇》20卷。《外篇》言人間得失,世事臧否,以復興儒教為宗旨,積極救世,基本上屬於儒傢學說。《內篇》強調“道”是根本,“儒”是末節,消極遁世,尋求長生不死,提倡神仙道教。

  在《外篇》中有反對清談玄虛的言論,《內篇》則以“玄”為哲學體系的核心。《內篇》認為“玄”或“玄道”是天地萬物的總根源,說“玄者,自然之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內篇》還闡述神仙道教的基本特征,主要講煉丹術、祈求成仙,與以符水療病消災為主的民間道教有一定區別。認為人通過修煉,可與“玄道”合一而成為神仙,“得道者,上能竦身於雲霄,下能潛泳於川海”。《內篇》中載有許多煉制金丹的方法和實驗結果,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抱樸子》現存有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臨安刊本、明正統《道藏》刊本、敦煌石室寫本殘卷等,而以清孫星衍《平津館叢書》本較為通行。明清以來學者在文字上有不少校勘,但註釋則缺。近有王明集前人所校並加註釋編成的《抱樸子內篇校釋》出版。(見彩圖)

《抱樸子》(明嘉靖四十四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