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陶

  中國國民黨理論傢。原名傳賢,又名良弼,字選堂,號天仇,亦號孝園。原籍浙江吳興(今湖州市),生於四川廣漢。1905年留學日本,參加中國同盟會。1910年在上海任《中外日報》和《天鐸報》總編輯。1911年投奔孫中山,曾任孫中山秘秘書。1914年擔任《民國》雜志編輯。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戴任法制委員會委員長兼軍政府秘書長。1919年與沈玄廬辦《星期評論》。1924年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參加國民黨西山會議派的活動,並於同年6、7月間寫瞭《孫文主義的哲學基礎》和《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等文章,反對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標志著戴季陶主義的形成。1926年任中山大學校長,1928年任南京國民黨政府委員兼考試院院長。1949年2月在廣州服毒自殺。著作有《戴季陶集》、《青年之路》、《戴季陶講演集》、《學禮錄》等。

  戴季陶主義的內容是:①歪曲孫中山的哲學思想。認為孫中山的思想是儒傢思想的繼續和發展,繼承瞭堯舜以至孔孟的仁義道德思想,是中庸思想,是“智、仁、勇”,是“誠”,閹割瞭孫中山思想中的革命靈魂。②反對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鬥爭的學說,宣傳資產階級人性論,鼓吹階級調和,認為人類是具有仁愛性能的,可以仁愛之心感動資本傢和地主,使之尊重工農群眾的利益。他要求工人不要罷工,農民不要反抗地主,隻需設法誘發地主資本傢的仁愛性格就可以瞭。他攻擊中國共產黨“制造”階級鬥爭,認為中國隻有覺悟者與不覺悟者的對立,而沒有階級的對立。③從組織上反對共產黨,宣揚團體的排他性。他攻擊共產黨員參加國民黨組織是采取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將欲弱之,必先強之的老子“殘忍策略”,是利用國民黨政治的保護力和經濟的維持力,擴張自己的生命。他要求參加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必須放棄共產主義,成為單獨的國民黨黨員,否則就退出國民黨,以此來破壞革命的統一戰線。戴季陶主義反映瞭中國資產階級右翼的利益,為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作瞭輿論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