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陽

  北宋道士。原名伯端,字平叔。天臺(今屬浙江)人。少好學,精三教典籍,通刑法、書算、醫卜、戰陣、天文、地理、吉兇死生之術。嘗為府吏,因觸“火燒文書”律,遣戍嶺南。北宋治平年間,龍圖閣學士陸詵鎮桂林,引置帳下。熙寧二年(10069),自桂林赴成都。傳說遇真人授以金丹藥物火候之訣(一說“遇青城丈人,得金液還丹之妙道”;一說“遇劉海蟾,授以金液還丹之訣”),遂改名用成(誠),號紫陽山人。熙寧八年作《悟真篇》,宣傳內丹修煉。他認為道、儒、釋“教雖分三,道乃歸一”。而“釋氏以空寂為宗,若頓悟圓通,則直超彼岸,如有習漏未盡,則尚徇於有生;老氏以煉養為真,若得其要樞,則立躋聖位,如其未明本性,則猶滯於幻形;其次《周易》有窮理盡性至命之辭,《魯語》有毋意必固我之說,此仲尼極臻乎性命之奧”。主張以道教修煉性命之說來撮合三教。他認為,獨修金丹道術,仍不能深究“本源真覺之性”,故《悟真篇》先以神仙命脈誘其修煉,次以諸佛妙用廣其神通,終以真如覺性遣其妄幻,以達到“歸於究竟空寂之本源”。

  《正統道藏》除收入《悟真篇》外,題名為張伯端所著的還有《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3卷和《金丹四百字》1卷(一說出於偽托)。《悟真篇》及其“三教合一”思想,對道教的影響甚大。南宋以後,張紫陽被奉為南宗祖師。列南五祖之首,稱紫陽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