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便不能控制,或晝間不能自約,或睡眠中尿床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多見於兒童、生育多的婦女及老人。

  尿貯於膀胱。故《內經》謂“膀胱不約則為遺溺”。後世著作既從腎與膀胱為表裏臟腑、腎司膀胱開闔加以發揮,又補充瞭肝熱、氣虛、瘀血、濕熱導致遺尿的證治,治法方藥也益加豐富。

  遺尿一病,當分新久、虛實。一般新病多為實證,或由外感後餘邪未盡,或由濕熱之邪,註於下焦;久病多為虛證,多見於先天不足或老年人人腎氣虧虛,不能封藏,使膀胱有開無闔,或因勞倦傷氣,氣虛不攝所致。

  臨床常見證型有:①腎陽不足。遺尿,兼見頭暈目眩,面白無華,神疲,腰膝酸軟,畏寒,小便清長,苔薄,舌質淡,脈沉細無力。治宜溫補腎陽,常用金匱腎氣丸合縮泉丸。②脾肺氣虛。遺尿,兼見短氣乏力,自汗,食少,便溏,舌淡,脈弱。治宜益氣升陽,常用補中益氣湯合桂枝加龍骨牡蠣湯。③濕熱下註。遺尿,兼見心煩,睡中皐齒,面赤唇紅,小便短數,尿熱、尿濁,舌紅,苔膩,脈滑數。治宜清利濕熱,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④下焦瘀血。遺尿,兼見小便滴瀝不暢,尿痛,小腹脹滿隱痛,舌質黯或有紫斑,脈澀。治宜活血化瘀,可用少腹逐瘀湯加減。

  針灸對遺尿有較好的療效,常用穴位有內關、關元、氣海、中極、足三裡、三陰交、腎俞、膀胱俞等。

  小兒遺尿多和未養成按時排尿的習慣有關,不可濫用藥物,誅伐無過。傢長應從幼兒期開始培養孩子合理的生活習慣和按時排尿的習慣。睡前令其排空小便不應給大量流質飲食;入睡到一定時間後應喚醒孩子排尿。對經常遺尿的兒童,應耐心教導,不可打罵、羞辱。

()